《全家福》,京派電視劇的生活流

時間:2013-01-21 14:51   來源:新京報

  與現代電視劇多強調情節和戲劇衝突不同,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全家福》雖然講述了60年曆史變遷,但並沒有刻意製造跌宕起伏的懸念和濃墨重彩的衝突,敘事強調親歷者對歷史和變化的見證,更接近生活流。

  以《四世同堂》為始,京味兒電視劇在熒屏上自成一派。以歷史變革為線索,有反映北京宅門文化的《大宅門》;以古玩行業為背景,有充滿文化氣息的《五月槐花香》;當代京派電視劇中,有充滿文人范兒的《編輯部的故事》,也有充滿市井平民氣息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展示大院子弟生活與變遷的《血色浪漫》。由吳剛、秦海璐主演的《全家福》則首次把視角對準了京城的小工業者——修建、修補古色古香建築的營造業(建築業)。

  北京是皇城根兒,京派電視劇中也常常交錯著皇城文化與平民文化。《全家福》以一曲字正腔圓、鏗鏘有力的京韻大鼓拉開序幕,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居住在四合院的普通小工業者,生活充滿了小衚同的市井氣息。故事卻由前清格格打算在宅院裏倣造紫禁城的碧螺亭引起。亭子建造最後無果而終,前清格格倉皇而逃,留下一筆債務給王滿堂。被迫借了高利貸的王滿堂以為要家破人亡之時,迎來了北京城解放的消息。他也憑藉對古建築的了解和熱愛擔任了國家古建機構的大隊長,從此經歷了公私合營、社會化建設、反右、與蘇聯決裂、抗美援朝、大煉鋼鐵、“文革”、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最終看著奧運焰火組成的十八個腳印從永定門走向鳥巢。

  與現代電視劇多強調情節和戲劇衝突不同,《全家福》雖然講述了60年曆史變遷,但並沒有刻意製造跌宕起伏的懸念和濃墨重彩的衝突,敘事強調親歷者對歷史和變化的見證,更接近生活流。大量細節與主要情節衝突無關,而是從容不迫地展示當時北京城的風俗人情。粗心的大妞當掉首飾買回的陳年棒子面,被口辣的劉姐一頓搶白;周嫂撿來煤核自己製作煤球;大妞嘲笑劉姐無故刁難周大夫像發春的貓兒……這些細節看上去更像是“閒筆”,與情節衝突無關,甚至與人物個性關聯也不大,偏偏無處不在地填補了主敘事外的北京風貌。

  《全家福》是典型的京腔京調,吐詞兒清涼高揚、語氣舒緩柔和;對白詼諧、句句都帶著機鋒;解放前逢人就招呼“爺”、“您哪”,解放後則張口閉口“同志”。窄窄的街道上,糖葫蘆叫賣聲此起彼伏。雖然只是局部,但《全家福》已然還原了部分古都的景象、市井的風光和民風民俗躍然而出。

  吳剛主演的王滿堂是古建築行業中的頂尖兒人物,屬於的城市小工業者;秦海璐主演的劉姐是個傭人,青年喪夫,靠救濟和幫傭為生。解放後,王滿堂成為公私合營的對象,作為工人階級加入了國家機構;劉姐則從孤寡傭人翻身做了主人,當了燈盞九號院的街道組長。在北京解放前後的變化中,這兩個人物的出身、家庭、命運都更具有典型性,但在既往的電視劇中,卻是一片空白。繼宅門子弟、皇城子弟、大院子弟、衚同子弟、古玩商人後,小工業者(工人階級)成為京派文化電視劇的主角,實屬珍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