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言到瑞典領諾獎時該穿什麼”引發一些網民熱議。有報道説,莫言本人想入鄉隨俗,傾向於穿燕尾服,跳華爾茲。但有些網民不認可,認為莫言應該穿民族服裝,比如唐裝、長衫、中山裝,乃至漢服。不過,有作家稱和莫言通過電話,莫言回應,燕尾服學跳舞之類“純粹胡説,沒有的事”。
哪種服裝能代表民族特色,這個話題其實已經爭論過多次,這次不過是“借殼上市”,借“輿論紅人”莫言的人氣,再重溫了一次。“莫言穿什麼”只是個由頭,激發了一些網友的聰明才智,借莫言的笑臉,PS了各種服裝效果圖。
網友們如此“八卦”解解悶,自然無傷大雅,但如果有人較起真來,非得要求莫言穿成什麼樣去領獎、才算符合中國作家的形象,這樣的想法就有點可笑了。且不説形象問題和服裝關係不大,也沒聽説中國作家群體的形象要“授權”給莫言代表。正如莫言獲獎,不代表所有中國作家水準和世界接軌一樣,莫言穿成什麼樣,和中國作家的整體形象好壞也沒啥太大關係。
別説“穿燕尾服學華爾茲”可能是謠傳,即便莫言真這麼做了,也沒什麼可非議的。像當年的川端康成一樣,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去讚美推廣本民族的美好,是一種選擇;穿燕尾服跳華爾茲,入鄉隨俗,也是一種態度。從當事者的服飾乃至言行舉止中,多少可以看出作家本人的審美趣味和文化理念。但不能反過來解讀,作家沒穿什麼、沒按某些人的思路説話,就有多大罪過似的。
莫言已是世界聞名的作家,國人自然可以期待他在國際舞臺多多推廣本民族文化,但是期待不能變成道德脅迫。要求莫言必須穿什麼,和要求他必須怎麼寫作一樣荒謬。穿什麼、説什麼,都是他自己的事兒,只有出自本性的選擇,在國際舞臺展現的才會是一個真實的中國作家的形象。(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