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意氣幾何

時間:2012-07-16 14:25   來源:人民日報

  前不久,筆者撰文,希望書畫界的同行們“以天下為重”,細想之,又覺得全國這麼多書畫家,不可能都“以天下為重”,但是,一些有才華有前途的書畫家們確實被一些小事、俗事、身外事拖累著,頗為令人惋惜。要解決這個問題,竊以為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傳統的路數:文人意氣。

  當然,文人意氣也有天下事的元素,或者説,孔子的浩嘆、莊子的逍遙、屈原的投江、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都與其政治抱負不遂有關,但他們的千古文采卻得益於他們撞南墻而回望的文人意氣。因為文人意氣而與上不通、與人不和、與家不順,造成其政治理想偉大、政治成就渺小的悲劇,由此而産生的巨大悲情卻出人意料地激發了奇異的想像力,産生了瑰麗的藝術品,引發了不絕的或大或小的共鳴。其實,包括上述千古名流在內,許多人是僅有治國方略,卻非治國之材,在文學藝術家中,許多人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缺乏。他們可以關心國家大事,但不一定要把自己當作總理;他們可以關心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但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部長;他們可以關心文學藝術的繁榮,但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什麼主席。當了協會的頭頭可以提高身價與畫價,這是事實,但是,當了協會的頭頭可是要為大家服務的,是有許多你不一定喜歡的應酬的,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説,放下自己不能實現的遠大社會理想與政治抱負,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文學藝術家,恐怕是明智之舉。布衣終身的齊白石不是名滿天下嗎?!所以,我們不妨文人意氣地來一句自我解嘲: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在當代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質生活從相當貧乏向相對富庶的轉化當口,文學藝術家們有靠藝術勞動致富的念頭是正常的,但是,當行走在致富大道上的時候,大家卻發現:有的人已經絕塵而去,遠遠地走在前頭。一打聽,原來人家多少年前已經敏銳發現並大膽落實著致富訣竅:“外靠奸商,內靠官僚”。這雙靠的內涵則是名聲的炒作、價格的炒作。可是,這訣竅已經在文學藝術界傳達了許多年,因此而炒作出來的“名家”怎麼就是那幾位呢?看來,知道訣竅是一碼事,把訣竅變為實際行動,化為金錢玉帛,又是另外一碼事,那需要有特殊的才能,最少要會經營自己。許多的文學藝術家懂得構思,懂得構圖,懂得謀篇佈局,懂得起承轉合,卻不懂得怎麼與人打交道,不懂得怎麼炒作自己,甚至連讓他人了解自己的能耐都缺乏。所以,我們不妨文人意氣地來一句自找門徑:閒來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不做官了,不耍姦了,安心畫室,卻還是畫不出自己想要的畫來,還是跟在時尚、時俗後面,還是跟在古人、他人後面,何以如此,原因可能很多,文人意氣缺乏可能是其中之一。所謂文人意氣,前提是你這個人得有文化、且創造文化,然後你得有一股骨氣、有一股清氣、有一股戾氣。有骨氣可以遇公侯而不懼,遇暴力而不倔,保持一個文學藝術家的獨立人格。有清氣而不從世俗,不從流俗,不從庸俗,保持一個文學藝術家的高貴品格。從醫學的角度看,戾則乖張、偏執;從藝術的角度看,有戾氣而不自傷,則可以突破現存的格局,開闢新的領域。因骨氣而保持清醒的思考能力,對社會、歷史、未來,有文學藝術家自己的深刻的認識與表達。因清氣而擁有凜然不可侵犯的氣質,以及對於主題、題材、語言選擇與表達的脫穎而出、高出一籌。因戾氣而不人云亦云,而別出心裁,而別出一格,創造出真正的有價值的新意。因此,我們不妨文人意氣地來一句自我督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文人意氣是古代文人解決與處理一切問題的最終手段,也常常是最佳手段,最少你可以因此而得到社會的諒解與理解。但是,文人意氣可不能解釋為:一切可以意氣了事的。一個文學藝術家要想自己心愛的田野搖曳著姹紫嫣紅,得花費一輩子的心血耕耘,其中的不二法門,則是手不釋卷。(劍武)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