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旦,中央電視臺CCTV-9紀錄頻道正式開播。一年多來,央視紀錄頻道以“全球視野、世界眼光,中國價值、國際表達”為定位,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收視和社會影響力。據紀錄頻道總監劉文介紹,紀錄頻道的觀眾規模目前已達6.6億人,國際用戶超過3000萬戶。(6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觀眾見識到了紀錄片的無限魅力,由這部紀錄片所催生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正在持續發酵,令人側目。而《舌尖上的中國》只是一部優秀紀錄片的代表,以播出紀錄片為主的央視紀錄頻道,自開播以後就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熱捧,前段時間的一項調查顯示,央視紀錄頻道的收視率,已經穩居央視所有頻道之首。
只是一種原生態的紀錄、再現和展示,紀錄片為什麼會得到觀眾如此多的追捧和讚譽?筆者認為,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真實,真實無疑是紀錄片的第一生命力。因為真實,所以動人;因為真實,所以感人;因為真實,所以誘人。當我們看慣了也看厭了影視劇胡編亂造的情節;當一些打著紀事名義的情感、職場、鑒寶節目也開始弄虛作假,嘩眾取寵,紀錄片這種原汁原味的,不打折扣的真實,才展現出它的價值和魅力,猶如一股清新之風,瞬間就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從某種角度説,正是當前電視節目的虛假、浮躁、炒作,才成就了紀錄片的風光無限。而紀錄片的這種收視黑馬角色,其實也是對當前國內電視行業的一個警醒,為什麼一些電視臺自以為投入鉅資,絞盡腦汁,精心策劃的娛樂節目,卻敵不過一部沒有多少“演技”可言的原生態紀錄片?也許,我們的很多電視節目製作者,過於醉心於標新立異,過於追求炒作跟風了,乃至於忘記了什麼才是觀眾最需要的東西。
紀錄片的另外一個魅力,就是更加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對中國各地風土人情、鄉風鄉俗的真實展現,極大地引起了遠方遊子的情感共鳴。而即使只是一些單純地展現國內外自然風光,歷史文明的紀錄片,也能滿足絕大多數觀眾“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情感需要,進而獲得認同和追捧。
當然了,備受讚譽並非意味著完美無缺。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一年多來,真正引起巨大反響,産生廣泛影響力的,其實只有《舌尖上的中國》等為數不多的幾部,而那些備受觀眾好評的優秀紀錄片,多數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這説明我們在紀錄片的製作上,與國外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紀錄片走紅的另外一個啟示意義,就是在提醒國內的電視行業、各家電視臺,既然央視紀錄頻道有著如此高的收視率,如此高的人氣,那麼各省市級電視臺,為什麼不能開設紀錄片欄目,甚至是紀錄片頻道,製作推出屬於自己的紀錄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