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廣州的“十里洋場”的長堤大馬路,幾經沉寂之後,規劃中它將被打造成國內首條民間金融街,當金融街建設熱火朝天的時候,一聲嘆息和追問傳來:老字號沒保護下來太可惜了,羊城電影院還會重開嗎?
人是感情動物,總是會懷舊。所以,老字號逝去總是引來諸多惋惜,這也是廣州文化中最可寶貴的。但任你再怎麼懷舊,再怎麼堅守,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包括羊城電影院在內的多家老字號影院要麼被拆,要麼靠出租物業過日子,並沒有多少重建的希望。
並不是説現實的就是合理的。但現實就是這麼無情。正是為了遏阻這幾乎不可逆轉的頹勢,廣州的一些老字號影院在政府的支援下,前些年有過意在復興的努力。比如海珠大戲院,這個建於1902年的老字號,2002年、2003年,廣州市斥資1500萬、耗時兩年對其進行重新改造裝修,2005年底以“魔立方商旅劇場”名義複業,“枯木逢春猶在發”,然而,復營一年多之後,又無奈歇業,“復活記”流産。
這麼老的影院,説關就關了。個人情感上誰都不捨,但經營不善,難以為繼,你説怎辦?當然,死守也不是不可以,許多博物館之類的設施,就讓老字號永遠活著,作為非遺意義上的存在,也滿足部分鐵桿“院迷”的需要。像位於恩寧路的金聲電影院原址,如果能夠順利按照2010年的規劃,建成電影博物館,也定不負老街坊的厚望。
在長堤作為廣州的“十里洋場”年代,這些老字號電影院躬逢其盛,成就了自身的輝煌。但不得不承認,隨著商業中心東移,“十里洋場”的式微,人氣旺極轉衰,老影院的外部經營環境也在變,自身經營理念也難以應對快速轉換的變局。夢回盛世,始終不過是夢想。
應該怎樣經營好影院,未必是老字號如何保留的問題,而是能否摸準市場需要、觀眾需要的問題。重開一家電影院,倒也並非不可以,但請選做好前期調研,找準定位,完善配套。只是,向死而生重開新徑的電影院,還是那家老字號嗎,與老字號又有多少關係?
回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問一個年輕人,你在乎電影院是不是老字號嗎?估計沒有誰會以為老字號就一定好過新影院,恐怕他倒願嘗新。他們拿出百元大鈔甚至更多的錢去看電影,要的就是電影好不好看,環境靚不靚、音響效果好不好,娛樂配套完不完善。
當然,在商業模式的電影之外,如果城中有一些懷舊電影、一些小眾電影可以滿足觀眾的不同胃口,也實在是不錯的。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與多元開放的表現。基於這方面的考慮,應當鼓勵政府多多投資。但請注意,投資的重點在於豐富電影業態,在於滿足觀眾的需求,而未必在於老字號影院這個建築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