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不成功就沒戲?別聽他忽悠!

時間:2012-05-15 10: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93.3%的受訪者感覺當下青年急於成功的心理較為普遍。受訪者中,70後佔35.0%,80後佔47.5%。而對於成功的標準,排在第一位的是“實現自我價值”(76.2%),説白了,就是功成名就,收穫“名利”二字。

  “急於成功”急到什麼程度?網上流傳一句話很有代表性:“到30歲還不成功,你就沒希望了!” 這讓人不由想起張愛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其實,幹什麼都要趁早,戀愛結婚要趁早,一不留神你就成了“剩男”、“剩女”;金榜題名要趁早,“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早已了無生趣,沒有實際意義;著書立説要趁早,國學大師黃侃,立志50歲再著書,結果49歲便駕鶴西去,可惜了滿肚子學問;建功立業要趁早,甘羅12歲當宰相,霍去病17歲立功封侯,王勃“二十文章驚海內”……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早三光,一晚三慌。

  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太急於成功,可能會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畢竟,成功需要積累,需要經驗,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水滴石穿,那些一鳴驚人、一夜成名、一舉暴富、一步登天之類成功,不能説絕對沒有,但肯定是小概率的個例。而在“成功焦慮症”驅使下的成功,則往往是偽成功、假成功、夾生的成功。湖南21歲“湘潭神女”王茜,險些成功提為區發改局副局長,可惜東窗事發,背後暗箱操作的一幹官員包括她父親均受到處理。才30歲出頭的吳英,就成功地手握數億元鉅款,風光無限,可她現在不是因集資詐騙罪而鎖枷在身嗎?還有40來歲的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成功”地研製出了“漢芯一號”,轟動世界,風頭無二,但也很快被曝造假,身敗名裂。平心而論,他們基礎都很好,能力也不差,如不是那麼急於求成,鋌而走險,取得成功是早晚的事,是“成功焦慮症”害了他們。

  我理解青年人急於成功的心理,但更想給他們一點過來人的忠告:年輕得志固然可羨,大器晚成也足以自慰;成功早有早的好處,成功晚有晚的意義。

  成功太早,易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在鮮花美酒中陶醉,在掌聲恭維中沉迷;成功太早,沒經歷長期奮鬥的艱辛,沒遇到失敗的打擊,不知道人生多艱,江湖險惡,或可憑聰明小有得意,借東風偶有建樹,但終難成大器;成功太早,只顧得埋頭向目標猛衝,心無旁騖,聚精會神,還沒來得及欣賞路邊的風景,就稀裏糊塗地衝到了終點,路上經過了哪座名山,哪個古剎,都毫無印象,實在是可惜;成功太早,容易早早就失去繼續奮鬥的目標和前進動力,失去拼搏激情和頑強鬥志,後半生往往會無所作為,不求進取,虛度年華。

  有人成功之路很順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年紀輕輕就建功立業,令人羨慕。有人的成功之路卻很坎坷,一路磕磕碰碰,踉踉蹌蹌,曆盡艱難,人到中年或進入老境,才成大業。總之,人與人不一樣,成功早晚也不是自己能隨意控制的,不論早晚,只要成功都可喜可賀。(陳魯民 原題:對“成功焦慮症”者進一言)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