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娛樂健康與責任

時間:2012-02-14 13:34   來源:觀點中國

  春節期間,各種文化盡顯其風采,而扭起東北大秧歌則是當地人們的一種習俗,由此給節日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深受大家喜愛的東北大秧歌,方興未艾。

  春節扭起東北大秧歌,不只是一種歡樂,還有其愉悅身心、增進健康的好處,這在當下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關鍵詞。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一個都不能少。少了,就要出現麻煩,不僅自己要遭罪,家人要挨累,而且社會也要多破費,不可取。所以,扭起東北大秧歌,滿足人們的節日精神需求和促進健康,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看到大街小巷扭起東北大秧歌,人們無不欣喜愜意。作為吉林省會所在地的長春市,在大力推進全民健康行動計劃的時候,十分注重引導民眾增強健康與責任意識。這進一步説明,健康乃人生之本,沒有健康,就沒有資本,何談人的生存與發展保障?而責任,乃“承擔”之本,沒有責任,何談人更好地保護自己,適應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個中道理,不難理解。

  自從健康長春行動計劃實施後,人們更加關心培養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茶余飯後,夕陽西下,傍晚時分,節假日,大家紛紛走進公園,或在馬路邊,或在社區固定的體育訓練場,或在自己家的庭院,只要有活動的空間和氛圍,就有人群的聚集。

  他們組織在一起,自發地開展各種各樣的娛樂健身活動。其中,不乏一支支的秧歌隊閃亮登場,競相出現在街頭,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讓這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更有幾分姿色。本來屬於在春節期間才能欣賞到的東北大秧歌,在平時也可以領略到它的藝術之美。日常化、業餘化、大眾化的東北大秧歌,就這樣表演出來,春節喜慶氣氛天天見。

  在長春市西安大路,有兩支人數超過百人規模的秧歌隊,看點頗多。一支在工商管理局門前擺開陣勢,一支在郵局門前拉開序幕。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晚上6:30分—7:30分,兩支秧歌隊總會有鑼鼓敲起來、喇叭吹起來、男女老少扭起來的熱鬧場面,讓行人嘆為觀止。秧歌隊裏,演出服裝花色各異,款式多樣,構成了異彩紛呈的律動畫面。當然,也有素裝素面的,他們往往在秧歌隊之外的一邊,跟著扭起來。不過,扭姿説得過去,但也不乏扭得好、扭得精彩的人。

  這些秧歌隊的參與者,一般不在乎包裝,而在乎踏準秧歌調的節拍,在乎表演動作的協調性。這些,都是大家很講究的環節,如果一旦扭錯了舞步,那可是不順眼、不舒服、不受歡迎的醜相大暴露,影響別人的正常表演,等於讓自己變成了不和諧的分子,這事千萬不能幹。所以,一些人一邊注意揣摩和分享秧歌調,踏準節拍不亂舞動,一邊調整和打造自己的扭動狀態,用最佳的舞步跟上秧歌隊的整體動作,顯得協調一致,很有看頭。

  最為值得欣賞和回味的是,那些化粧的老年人竟然毫不費勁地扭在其間。那身段,那舞步,那心情,簡直就是一派青壯年人的精神頭。一位看上去足有80多歲的大娘,扭動著靈活的腰腿,舞動著粉色的扇子,應和著鼓點,隨著大家共同起舞,不時地還與年輕人對演,好像是在跳“交際舞”,又好像是在跳“唐克舞”,更好像是在跳“逗哏舞”,很專業,很幽默,很美麗,那般可愛令人感動。

  一位80歲的大爺深有感觸地説:“扭東北大秧歌,已經好多年了,非常有收穫。人啊,不怕歲數大,就怕身體不好。出來扭扭秧歌,適當運動一下,活出精氣神,健康肯定沒問題。”他邊説邊扭,儘管節奏沒有別人那麼快,那麼有力,但老人家的舞步還很穩健。

  整整一個小時的扭動,沒有讓老人家動輒停歇下來,臉色紅潤的他,看樣子沒有疲勞之感,身板相當硬朗。據説,他曾患有冠心病、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經常有不適的感覺。可是,他在常年堅持扭東北大秧歌之後,竟然越活越精神了,要命的那些疾病也隨之溜掉,如今並不覺得身體衰老,看上去也不像80多歲的人,與其實際年齡相比,至少有八九歲之差,令人羨慕不已。

  還有一位四五歲的女孩子,在大人的呵護下,也走進表演場地,穿梭在扭秧歌的行列裏。滿身童稚之氣的小女孩,照樣踏準了節拍,那扭姿,真的不亞於成年人。看得出來,她是秧歌隊裏的老熟人,一點都不怯場。童年,童心,童趣,在扭東北大秧歌中得以彰顯,人們不時地鼓起陣陣的掌聲,也向孩子投去讚許的目光,自然有歡笑聲相伴。

  來來往往的人們,十之八九經受不住嗩吶、鑼鼓美妙旋律的刺激與誘惑,經受不住秧歌隊優美舞姿的吸引與感染,也在圈外扭了起來。各種各樣的動作,規範的,不規範的,都顯得相當自然隨意。有一位50多歲的先生,每當鑼鼓一響,他就用右手甩動鑰匙鏈,伴隨著嗩吶高低起伏的調門,扭得像模像樣。那位與之相伴的女士,扭得也很得體,可能是夫妻倆同臺上演,配合得很默契。

  在每天晚上,扭東北大秧歌成為習慣的長春人,基本鎖定的目標就是健康、快樂、休閒。還是那位大爺説得對,不怕歲數大,就怕身體不好。看到那麼多的人扭起東北大秧歌,令人頓悟的話題莫過於“健康”與“責任”。“健康在於運動,生命屬於自己,健康與責任同行,有利於家人,也有利於社會。

  扭起來吧,快樂我和你!”為了堅持扭下去,筆者一方面隨著馬路邊的秧歌隊展開行動,跟著扭,湊個熱鬧;一方面打開手機錄製秧歌曲,回家播放,在家中扭起來,每天扭上90分鐘,同樣灑脫自如、怡然自得,健心、健身雙豐收,何樂而不為呢?

  據史料記載,東北大秧歌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藝人文士,將內地的戲曲歌舞帶到東北。到了乾嘉時期,這種歌舞活動與東北人民的熱情浪漫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穩、梗、翹”風格的秧歌舞,特別是漸漸成型的秧歌音樂,那“鑼、鼓、镲、嗩吶”等奏出的熱烈而歡快、諧趣而顛浪的曲調,會讓人“過耳不忘”,喜愛有加。

  在我們東北,無論是廣闊的農村,還是大小城市,在歡度春節的時候,扭起東北大秧歌成為一種普遍的自娛自樂現象。一支支秧歌隊,常常搞起比賽,引人發笑不止。東北大秧歌的粗獷奔放、熱情激發的風格,今天讓長春人演繹得如此生動有趣。

  “扭得浪”,不僅要做到態度認真,表情可人,更要看舞姿優美,腰胯擺動大,動作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強,以此弘揚東北人那種豪爽向上的優良品性,從而獲得“精神健康,身體愉快”。“自己少遭罪,家人少挨累,社會少破費”,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和水準,不再是空喊口號。這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最好實踐,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體保證——我們共同的責任。

  “健康與責任”,這是長春市全民健康行動計劃的主題,也是人們內心深處的健康動力所在。我們需要扭起東北大秧歌,不僅是春節歡樂時的激情滿懷,更是平時增進健康的殷切期待。

  扭起來吧,不只是在春節。為了健康這個責任,為了健康這個快樂,需要我們經常扭起充滿活力和趣味的東北大秧歌,這也是一種值得張揚的娛樂與健康文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