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僅僅是電影

時間:2011-12-20 10:23   來源:中國網

  張藝謀新作《金陵十三釵》上映後,除卻各著名影評人滿溢的讚美或小小的質疑外,“南京”和“大屠殺”兩詞,一夕之間也登上了百度的搜索排行榜。想來,或許在兩個半小時內被電影頻頻刺激到流淚的觀眾,帶著深刻的記憶回家後,總想再翻翻塵封的歷史記憶,溫故知新。

  不由想起09年時觀看另一部電影《南京!南京!》的記憶了。當時還是高中生的自己,在電影院裏哭得不能自已。那時感悟到,“南京大屠殺”不只是書本上毫無感情色彩的詞彙,它背後,是30萬華夏同胞的鮮血淋漓。像銘刻般,歷史變成了個人記憶中無比清晰的一幀,就連“愛國”二字似乎也變得有血有肉了。

  電影,從來不僅僅是電影那樣簡單。它更像是一個培養皿,營養與支援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共同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小兵張嘎》《地道戰》,浸潤了父輩的童年。四十多年過去,我那年已近半的父親,提起小時候“拿著槍當八路”的夢想依然眼中帶笑,似乎提起槍叫上夥伴們即刻就可出發。“美國夢”則更不用説,《阿甘正傳》《珍珠港》,將自我奮鬥與愛國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一部部電影砌成了一個“美國式的夢想”,凝聚著美利堅兩億人民,更將美國文化傳遍世界。

  站在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愈來愈重要的今天,我們強烈呼喚中國式大片的崛起與繁榮。迎著六中全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東風,似乎中國電影産業的春天即將到來。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影産業的進步與發展不容小視。《唐山大地震》的“23秒,32年”撼動人心,《集結號》裏的熱血軍人讓人動容,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期盼會有這樣一部“中國式”的《辛德勒名單》,告訴整個世界中國人的夢想,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眼中的普世價值。

  電影,不僅僅是電影,它的價值還在於有血有肉,觀眾喜聞樂見。像在2000年票房就達到1.25億的《生死抉擇》無需再有,電影産業不需要自産自銷,政府包場創造的票房奇跡終不光彩。當中國電影放映在一塊塊銀幕上,場內的觀眾,不僅僅是中國人,或許還有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被深深打動,心緒為之轉動,那時才是中國電影、中國文化真正在世界崛起。而我相信,那一天,就快要到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