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傳播須有健康生態

時間:2011-11-14 13:23   來源:新華網

  新聞出版總署日前印發《關於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定》要求,“新聞機構要嚴格使用社會自由來稿和網際網路資訊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經核實的網路資訊和手機資訊”。無獨有偶,在網上杜撰、捏造的假消息的多名當事人和賦有把關義務的媒體責任人,也于不久前受到相應法律制裁和批評。上述新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網路傳播的種種亂象和公信力面臨挑戰的嚴峻現實。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網路傳播手段推陳出新,在不斷豐富資訊傳播內容的同時,也日益深刻地改變著傳統輿論傳播格局。在這場被稱為傳播革命的變化中,快捷和隨意相伴,真知和泥沙俱下,讓人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美妙體驗,也深刻體會到網路是“雙刃劍”的真實含義。面對網路謠言頻頻襲擾、網路公信力備受侵蝕的嚴峻現實,網路管理亟待加強和規範,不僅成為輿論引導、社會治理的當務之急,而且成為廣大網路用戶與受眾的迫切願望。

  政府規範管理,媒體專業把關,網民負責任參與,共同構成了健康有序的網路傳播生態。這是網路傳播趨利避害、良性發展的前提基礎,也是維護網民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然要求。

  政府依法管網,是其職責所繫。為網路有序發展確立遊戲規則、營造良好環境,是相關政府網路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根據網路發展變化,及時制定、不斷完善有利於規範網路管理、促進網路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決定著網路傳播環境建設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而在傳播主體和渠道愈來愈多的條件下,政府部門的資訊發佈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網路傳播內容的權威和導向。因此,推進網路管理法制化、規範化和透明政府建設,改進政務資訊發佈,提供更多權威真實準確的資訊服務,依法維護傳播秩序,網路傳播健康生態的基石就能更加穩固。

  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是網路傳播的專業平臺,肩負著給新聞資訊把關的職能。客觀真實準確生動的新聞報道,既是媒體生存發展之道,也是其公信力、影響力的發揮之本。恪守新聞真實底線,嚴把資訊傳播準確關口,以專業水準、敬業精神、職業操守消除虛假新聞資訊,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網上造謠傳謠頻頻攪起輿論漩渦的現實,網路媒體、傳統媒體或針對熱點深入調查,或開闢專欄專題,用及時有力的報道以正視聽,如新浪、騰訊等網站均開闢了辟謠專區,山東衛視《圍觀》欄目連續多期製作專題曝光網路謠言,這些報道都發揮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事實證明,媒體的專業化報道流程和職業化報道隊伍是維護新聞資訊真實準確的有力保障。替受眾把關,為社會盡責,是媒體必須承擔的責任,更是公眾殷切的期待。

  網民守法用網,也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網路雙向互動傳播的特性,使得“人人擁有麥克風”。作為最廣大的傳播群體,網民如何運用網路提供的自由傳播空間,直接影響到網路傳播的品質。儘管有一些罔顧社會責任、突破道德底線的人在網上造謠傳謠,但更多具有正義感、道德感的網民挺身而出,主動而為,站到了和謠言交鋒的前沿。近來一些媒體人士和熱心網友自發組成專門的辟謠組織,利用部落格等新興手段參與到消除謠言的行動中。雖然他們也面臨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阻力,但這股來自民間、來自網路的自發力量,正在成為和謠言戰鬥的新興隊伍,在與政府和媒體的良性互動中共同加厚著網路傳播健康生態的土壤。

  謠言蔓延是網路之弊、網民之敵、社會之禍,消除虛假資訊傳播,凈化網路環境,營造健康的網路傳播生態,政府必有所為,媒體應有所為,網民大有可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