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應辦出文化風向

時間:2011-11-08 10:32   來源:中國網

  再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過龍年這個大年了。億萬國人翹首以待的龍年春晚,也將如期而至,助興給力。

  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春晚,一直被人們看好,並成為除夕之夜的精美精神大餐,深受電視機前廣大受眾的喜愛。然而,如何辦好春晚,辦出新意,辦出味道,以滿足電視機前廣大受眾不斷增長的欣賞心理,則為大家所密切關注。

  我們注意到,龍年春晚如何前行,其話題並不輕鬆。一是在舉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大背景下,龍年春晚更需要辦出文化風向。如果僅僅是為了“逗樂”,而不能在文化風向上給力,那麼,龍年的春晚必將遭受嚴重的質疑,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非常敏感的原則問題,必須認真回答。

  二是辦好春晚的生命力在於創新,滿足於電視機前受眾的新期待,也在於創新。創新,就要打破舊有的春晚模式,甚至是舊有的板塊組合,包括彰顯作品的鮮活性、演技的高操性和演員的更新性,等等,都是創新所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如果還是“八股調”,是老一套的翻版,可能不會得到認可,當場挨罵則是必然的結果。

  三是龍年春晚由於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影響,自然需要走出多元化辦春晚之路,不宜囿於以往的體制,非得局限在一元化統治的動作運作上。比如:可以追求適應百姓喜聞樂見的欣賞習慣,多安排一些來自草根藝人的絕活表演,給受眾一個驚喜,也是值得考慮的做法。比如:請出若干尋常百姓家的成員同臺表演節目,展示特長,展示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和文化情趣,以及對未來的嚮往、期盼,等等,不失為濃厚春晚氛圍的好做法。還比如:體現新聞系統“走轉改”成果的節目,可以採取寫實與藝術再現相結合的手法,説説老百姓的故事,也會讓國人在除夕之夜一飽眼福,深受感染。

  當然,作為春晚導演一定會自有主張的,我們完全可以耐心等待。不過,在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時候,龍年春晚到底能辦出怎樣的水準,依然是電視機前受眾們十分關心的大事。

  據中國網11月5日報道,隨著龍年春晚籌備鑼鼓的敲響,目前,有關龍年春晚的各路小道消息也開始真真假假地傳播開來,繼所謂的“春晚節目單出爐”被節目組公開斥責是“低級謠言”之後,春晚劇組前日的工作又有了一次突破性的進展。這又再次吊起國人的胃口,龍年春晚確實值得期待。

  龍年春晚總導演哈文,日前在微博上發聲:“今天又是一場漂亮的戰役,我總堅信幾分耕耘幾分收穫。加油啊!”聽了哈文微博的播放,我們會增強信心,龍年春晚新鮮登臺,華麗亮相,不是沒有希望。

  按照往年慣例,春晚目前的工作是處於四處撒大網的階段,不會有具體演員陣容。但今年哈文卻不走尋常路,本著“定崗定位”的思路和辦法,開始把節目任務安排到具體人頭上。對於最受關注的語言類節目,哈文更是捨棄往年的“總統籌”職銜,有負責人,但並沒有一人獨掌大權的局面。

  這個細節的報道,令人欣喜,龍年春晚會有新意。僅從哈文的言談中,就可以感受得到龍年春晚不會走老路,更不會讓大家失望。“開門辦春晚”的資訊早早就在微博裏播放了,向全國徵集春晚好點子和好故事的微博,也早早就挂上了網頁,數以萬計的回復和支援紛至遝來,群策群力辦春晚可能成為一種體制機制上的突破。

  其實,央視這樣確定辦好龍年春晚的方針,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也是最為實際的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步驟。在一定程度上看,春晚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輿論導向的顯著坐標,而且影響之大,之深,之久。

  事實説明,只有講究春晚的形式和內容創新,才能滿足電視機前廣大受眾歡歡喜喜過大年的精神需求,也才能讓文化風向發揮作用,引領和鼓舞人們提振、鼓勁和加油。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的愉悅,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獨享。

  龍年春晚漸行漸近,但願辦出特有的文化風向,動員全國人民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