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即將“死”在版權蕭瑟的秋天

時間:2011-10-14 10:07   來源:工人日報

  作為中國唱片業的代表人物,宋柯旗下的北京太合麥田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0月10日宣佈不再簽約歌手,也不再與李宇春等歌手續約。宋柯直言,唱片業在中國從來沒有起來過,並稱自己對選秀本身一直看好,“即使沒有電視選秀,也會有網路選秀”。(見10月11日《齊魯晚報》)

  唱片“死”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全球唱片銷量連年下滑,在中國,單張唱片印數甚至跌至百位數。《時代》週刊曾經預言傳統唱片將在2019年基本消失,眼下看來,這個時間可能預估得過於樂觀。儘管臺灣的寫詞達人姚謙先生在這一判斷後面加上“音樂永生”的尾碼,對於內地音樂産業來説——從未活過、跟著死去,未必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幸福。宋柯説,其實唱片業在中國從來沒起來過,有的也只是盜版唱片工業。這話中肯與否,只須去音像店看看CD的現狀——在燒錢的正版面前,粗劣價廉的盜版才是王道。

  今年“五一”期間,“滾石30年演唱會”在北京舉行。30年的滾石唱片,奉獻了不少優質人文歌曲。有人説,從上世紀80年代以羅大佑、李宗盛、齊豫、齊秦為代表的“人文音樂”,到上世紀90年代以杜德偉、任賢齊為代表的中式R&B(一種節奏性極強的音樂),再到以Beyond(著名搖滾樂隊)、五月天為代表的“搖滾主流化”,滾石唱片只打造好歌、不生産偶像。現實很愴然,優質音樂並不足以養活一個滾石,早在第20屆臺灣金曲獎頒獎禮上,“悲壯”一幕迄今令人動容:獲頒“特別貢獻獎”的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鐘潭,不發一言地拉出了“請電信業不要虐待唱片業”等3條橫幅,全場肅然,繼而掌聲無數。

  內地唱片業不是沒有輝煌過,1993年開始的流行樂巔峰時代,終也曇花一現地終結在盜版工業的猖獗裏。國際五大唱片行壯志滿懷踏入中國,無奈兩年不滿,就萎靡于壯志未酬。進入網路時代,唱片盜版業鳥槍換炮,老牌盜版商還需先期投入、需要介質和地下工廠,在MP3和IPOD的時代,“有傢夥”的他們也倉皇失業。就在今年,十三月唱片公司聯合洛兵、沈慶、吳夢奇等27位國內著名原創音樂人,正式向百度公司發出律師函,要求“百度MP3”對共計137首原創作品進行侵權賠償,總額685萬元;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更是發表抗議百度的公開信,稱其至今仍在為盜版網站提供深度連結,擔任盜版的幫兇……在一個版權保護尚未啟蒙的社會,這樣的聲音是微弱的。譬如,不久前汪峰禁止旭日陽剛再唱《春天裏》,明明是一件是非明確的事,主角汪峰卻被扣上“與草根爭利”的帽子。

  當然,唱片之“死”不能全怪網際網路、全怪新型音樂介質,但以版權的形式保護創作人權益卻是必須正視的命題。中國唱片已“死”,“死”在版權蕭瑟的秋天。蝴蝶、香水、鳳凰、老鼠、愛情買賣……“神曲”層出不窮——我們的音樂還真的活著嗎?(鄧海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