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如何照進“張尚武們”的心裏

時間:2011-07-20 13:14   來源:中國網

  前世界冠軍、街頭賣藝乞討,張尚武因這兩重身份的極度反差成為熱點。最新的消息是,張尚武開通捐款賬號遭質疑,多名教練隊員證實他多次偷東西,愛攀比,喜歡打架,好吃懶做。(7月18日《新京報》)

  從讓人敬仰的世界冠軍到街頭賣藝的乞討者,兩者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包括張尚武在內,已經有多名體育冠軍讓人看到,這距離其實近乎可以在朝夕之間。他們更讓我們看到,這些前世界冠軍們,在豪門、仕途、星光大道之外,也有艱難的生活。這其中,有體制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而對張尚武,我們該關注什麼?

  每個人都知道,張尚武命運的反差,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個人的惡習和頹廢,放棄了對夢想的追逐,因而任由自己沉淪,卻還偏激地把一切不幸都歸結于外在因素。於是,我們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這幾天裏,不少人跟帖評論,或者希望他拿出曾經的拼搏精神振作起來,或者希望他學習如何做人儘快融入這個社會,更有甚者,質疑他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同情。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從小缺乏父母關愛的心智不健全的病人。因而,他當然需要我們的同情,但這同情不僅僅是給一些錢或一份工作,而是更重要的心理救助。

  簡言之,指責他不會做個社會人,不如去教會他如何做個社會人。更重要的,是從張尚武的經歷中吸取教訓,開始重視對運動員心智的培養和教育。不可否認,像張尚武一樣經歷人生低谷的運動員很多,而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能最終戰勝這種低迷狀態,重新發現並彰顯自己的價值。但須承認,人的內心並不都是一樣的強大,我們不能因別人身上發生的奇跡,就苛求每一個人都達到同樣的心理高度。有些人,或者是天生內心就軟弱,或者後天經歷使然,他們確實需要我們在心理上給予更多的幫助。而對舉國體制下,相當一部分從小就踏入這個領域的運動員來説,因為生活和經歷的單調,這方面的幫助就顯得尤其必要。

  張尚武5歲開始學習體操,而有的孩子更早。一旦進入體育類學校,就意味著整個生活環境的改變,從一個本可以天地間自由奔跑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天天面對同一件事的“機械人”。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某種程度上沒了家,在最需要親情陪護的階段,失去了人生最為寶貴的血緣溫暖。於是,他們的生活只剩下訓練和比賽,視野也局限在一個小小的運動場館裏,一個陽光都照不進來的場館裏。媒體採訪運動員,聽到最多的一個詞 是拿冠軍,另外一個就是學習。為了體育技能,他們喪失了跟同齡人一起邁入課堂的樂趣,一起成長的樂趣。而要知道,一個人面對的空間越狹窄,特別是在孩童階段,那他的心胸也就慢慢會越狹窄。

  曾擔任中國越野滑雪射擊隊教練的德國人茲伯特説過,隊裏那些平均年齡20齣頭的姑娘們,其實心理上仍然是兒童。這已然道出了一個外人眼中,運動員心智的不健全。其實,運動員跟所有其他有夢想的人一樣,都是在追逐夢想,但似乎中國運動員的夢想特別沉重。而就是這群最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卻並沒得到所需要的心理救助,他們的治療僅僅是在比賽前,心理專家幫助他們堅定必勝的信念。

  對那些心理不夠強大的人來説,片面地強調一種身份和目標的生活,就極易走進偏激,張尚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繼續呆在國家隊,或許這種心智不全還不會那麼醒目地呈現,而一旦退役,面對生活的不如意之後,心理不適就開始蔓延。這種狀況其實也不只中國運動員獨有。在國外,譬如美國,不少奧運金牌選手退役後找不到合適職業,有的也流落街頭。曾在漢城奧運會上奪得雙金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退役後迷失了方向,先是鬧出同性戀醜聞,後又迷戀上毒品,好不容易經過心理治療後恢復了對人生的希望,卻又發現自己染上了艾滋病。好在這些年來,他通過做一名專業馴狗師,又發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我們需要重視對運動員的心理救助。這類治療,應該不僅僅指向取勝、奪冠,而更應該指向人性的基本面,否則,對大多數在這個領域同樣付出汗水卻無法成為冠軍“金字塔”尖的人來説,就無法獲得健全的心理指導,進而影響到人生的寬度。至於張尚武,他當然需要同情,但這同情遠比經濟援助和簡單的鼓勁來得複雜。如何從這一個個例裏窺見全貌,並進而有所改進,這才是張尚武的經歷裏最該引起關注的地方。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