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校長滿口網路流行語有何價值

時間:2011-07-06 14:09   來源:揚子晚報
  當天上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同時畢業。畢業典禮上,兩所高校校長的講話更是成為亮點,他們都用了當下流行的網路語,給學生上了最後一課,讓學生大呼過癮。在畢業典禮中,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提到了人人網、説話引用了凡客體。北大校長周其鳳用了“浮雲”、“傷不起”(7月5日《法制晚報》)。

  兩位名校校長在本校學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可謂出彩,其積極意義自不待言。然而,筆者以為,一堂再生動的畢業典禮課,其作用和教育功能終究有限,還是不宜誇大的好。

  可以肯定的是,再生動、再貼近實際,甚至網路性語言和流行性語言豐富起來的畢業典禮演講,與大學教育品質以及學生今後成功與否沒有直接聯繫。如果説是校長的信手掂來也罷,問題是我們更擔憂這樣的“狂飆網路用語”是校長們挖空心思、“精心準備”的結果,這樣的激勵效果和蘊含的教育實質就有難以持久的嫌疑。形象些説,“炮製”一篇生動的演講並不難,但演講模式再新穎、再能打動學生的心,也只是一時的,也是暫時的,它並不會直接轉化和反映到教育中去,更何況這些學子們也估計就是四年才聆聽這樣的一次“教誨”。如此“稀缺”,能有多大意義呢?

  更何況,一篇即使滿篇生動的網路用語演講,也對大學“去行政化”的艱難改革有多少促進作用。演講風格是否生動、是否呆板,與校長的個人風格、處事風格有關,充其量也屬於校長個人素質範疇。時下大學教育的真正問題是什麼?並不是大學教師和校長們缺乏網路知識,也不是不夠“新潮”,真正的問題在於大學教育的僵化以及灌輸教育理念之中,缺乏對學生人文化、創新性的關懷引導。

  香港大學年年在內地招生,年年“大獲全勝”,年年讓多達10余名內地高考狀元“另擇娘家”,雖説與教育品質和大學名氣有關,但本質上恐怕與教育理念關係更大。學校的教育機制、鑽研學術的風氣,以及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成長空間、更寬闊的人生發展舞臺方面,這恰恰不僅是北大清華也是國內諸多大學的“短板”。

  當代社會公眾依然對老北大教授辜鴻銘記憶猶新,在當時的人們眼中,辜鴻銘的著裝打扮和另類的“大辮子”絕對是一個“最傳統的保守派”,但北大包括其他大學的學生依然無比尊敬他,這説明什麼呢?“傳統”也好,“現代”也罷,這不是主要的,而讓學生們真正成長成材的、讓學生們真心熱愛的,是教育的內涵,是“才華”和“思想”。這一道理放諸北大清華兩位校長身上也同樣適合,至於“飆”與不“飆”網路熱詞,這原本就是教育的細枝末節,沒多大價值。(畢曉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