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風雨情》:少了點風雨多了點情

時間:2010-12-08 10:38   來源:新京報
    對電視連續劇《金婚風雨情》的期待,源於兩種因素:一是前不久剛剛看過胡軍在電視劇《歲月》中的演繹,表現其精神與內心的內斂又蝕心銷骨的矛盾衝突,非常精彩,想看看他有沒有新的表現;二是作為《金婚》的續集,而且又是兩個人五十年婚戀的同一套路,如戴著鐐銬跳舞,無疑增加了編導的難度,看他們是如何面對自己這個挑戰的。

    儘管編導一再強調兩部電視劇沒有可比性,但我還是忍不住對比其前生與後世。按理説編導已經絞盡腦汁,也有智慧,新劇將男女主人公改裝為英雄與美女,一下子帶入那個崇尚革命與出身的特殊年代。一個農民出身的軍人,和一個資本家的小姐,兩個人的生活,在五十年價值系統頻繁變幻的年代裏,足以風雲激蕩,跌宕生姿。因為“我們夫婦的故事”自建國以來一直都是尖銳的主題,説其尖銳,正在於時代與內心的風雨交織一起而驚心動魄。但是,由於事先定下的基調是風雨同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主題先行的模式化創作,致使那個被改造的動蕩年代裏殘酷的風風雨雨,弱化成為了杯水風波和愛的誤會。相濡以沫的愛戰勝了一切,將以往的疾風驟雨,輕而易舉地調製成了一杯略帶酸甜口的溫馨的西柚汁。所有的戲劇衝突,千條江河歸大海,都在此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圓,如同芭蕾旋轉一個漂亮的弧。

    它選擇的是一條回避五十年曆史的路,儘管劇中也出現了四清、文革、地震、政治與經濟變革的年代,但都已經是風雨半落青天外,被推向遙遠的背景,而沒有成為劇情與人物糾葛的血肉與筋骨。於是,難免經不起推敲的人為編造的情節多了些,其中不得不從頭至尾增加季誠這樣一個黏黏糊糊的角色,以演繹慣用的三角情,然後又在男女主角身邊頻添桃花運的作料,將歷史中曾經出現的風雨,李代桃僵為了偶像劇的卿卿我我的香風酥雨,遮一把戴望舒的油紙傘就夠了。

    自然,這樣一來,不是向生活靠攏,向歷史靠攏,而容易向想像靠攏,劇情和臺詞的煽情,特別是地震後男女主人公在廢墟上的傾城之戀的大段對白,都讓人覺得發假。當然,我們也可以説,這是向理想靠攏。但和比較實在的庸常人生的《金婚》相比,明顯少了煙火氣,未能接上地氣。在前者,我們能夠看到我們自己生活的影子;而後者,讓我們看到的是高蹈虛幻的“神馬都是浮雲”。

    在這樣攝影棚裏製造的風雨中,演員的表演勉為其難,和張國立與蔣雯麗的表現對比,如今的男女主演,內心缺少實在的柴米油鹽家長裏短的滋潤和支撐,顯得有些平面化。特別是胡軍,和《歲月》中的表演對比,差了一截子,甚至有很多時候,不得不借助他並不擅長的言語、肢體和臉部表情的誇張,缺少了《歲月》裏的不動聲色卻心底波瀾的精彩演繹,讓我替他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歲月》中,其實也是一段風雨,不過是二十年而已,比《金婚風雨情》的五十年要短。但它把風雨跌宕的歷史進程,和一位大學研究生蛻變的心路歷程,共同塑造為電視劇的主角,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或背景説明。那裏歲月的風雨如同一個嚴酷的雕塑師,雕刻著每一個人和時代榮辱共存的性格與靈魂,它所涉及的生活的深度、人生的厚度、人性的溫度,包括胡軍自己的表演,都和《金婚風雨情》拉開了距離。(肖復興)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