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苛求馮小剛

時間:2010-08-06 13:01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前幾天,馮小剛“莫名其妙”發了條微博,説去重慶時一個陌生人在他吃盒飯的時候送他一本《獨唱團》,馮導使勁翻了一遍韓寒的文章,立即表達敬意。馮小剛吃盒飯看《獨唱團》表達關心下一代不算什麼,但在電影上映前夕(7月21日)表達敬意有點巧合。我大膽推測,是汲取《三槍拍案驚奇》的教訓,先堵住韓寒的嘴,至少別罵,當然,能説幾句好話算賺的。

  其實馮小剛不必擔憂,一部電影想讓所有人説好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唐山大地震時,全中國都説好的人,只有毛主席,其他被説成好人的都可能倒楣。今天一部作品想“強迫”所有人幹點什麼更難。比如周潤發説看《孔子》不掉眼淚就不是人,但掉眼淚的估計都姓孔——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一點都不像聖人。

  説説《大地震》。馮小剛在唐山首映搞萬人觀影,弄得全場掉淚,説實話,幾萬遇難者家屬聚一起,就是放部紀錄片,或者讓趙老師朗誦錢鋼報告文學,也會這個效果,馮小剛衝著一萬人喊,“這個作業中不中?”全場肯定喊“中”,哪怕馮小剛喊“我拍了這個電影,讓我當總統中不中”?估計大家也會喊中。所以,一萬人觀影落下兩萬行淚不能説明什麼。《大地震》究竟是部什麼水準的電影?

  我承認看電影過程中落淚了,我前後左右的人都落淚。這麼多年想賺人眼淚的片子不少,但有哪部片子能像《唐山大地震》,賺唐山外的人這麼多眼淚?在中國想賺那麼多人眼淚的,除了莊家地産商拆遷城管還真不多,想讓那麼多人落淚的難度不比讓唐駿道歉容易。不是説能讓人掉淚就一定是好電影,但能讓這麼多人掉淚,電影就壞不到哪去。這個結論是可以下的。

  我看過很多批評這部電影的評論,有些為批評而批評(我看得出來),就當我們看的不是同一部電影好了,我只想説那些罵馮小剛“不講政治”的觀點。比如電影沒有批判精神,當年閉關自守不要外援個人崇拜,為什麼沒有涉及?這種批評過了,這個片子和批評者喜歡的不是一個品種,其次,電影裏沒有感謝國家,已經不錯了,如果你非要這個電影把政治元素都弄進來,還要實話實説,別説5億票房,觀眾就只有電影局那幾個人。

  在中國拍電影要通過審查不容易,在中國拍電影通過審查後還要讓市場認可不容易,在中國拍電影通過審查讓市場認可還能不作惡更不容易,近十年來,這方面能力超過馮小剛的還沒有,這個結論也是可以下的。了解這個生態就不必苛責。

  《唐山大地震》開始講的是怎麼做愛,接下來都是講怎麼愛,我們幹嘛不能接受一部講“愛”的類型片?那些政治的東西再開一個場子好了。一部講述“愛”的電影有權在“愛”的旗幟下選擇各種資料的排列組合方式,只要觀眾沒覺得那是布朗運動就行。陳道明從原著中的猥褻養女變成一個好父親的改編符合“愛”的邏輯,如果非要忠實原著,我寧願不看。

  這部電影能成為催淚彈確實要感謝幾個演員,陳道明和徐帆演技沒的説,他們才是真正的影帝影后,那些被“影帝”的人一齣場就被看穿,説明演技太爛。而徐和陳兩個人的缺點是臉太熟,有時必須強迫自己忘記他們是陳道明徐帆,而是好爹和好媽。總體看,馮小剛把這幾個演員鼓搗的還算符合生活:

  徐帆決定救女兒還是救兒子時的艱難選擇,徐帆拒絕追求者的決絕,徐帆守著舊房子三十年的執著,徐帆面對女兒歸來時下跪請求原諒,墓地時母女抱頭痛哭,陸毅打籃球面對“岳父”找上來時的尷尬,陳道明脫衣服打陸毅的那一耳光,陳道明面對張靜初離家幾年後才回來拍沙發時的喊,轉過來面對外孫的笑,等等等等。

  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流淚,如果不是因為別人觸動了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除了這些情節,我還看重另外幾個細節,一是李晨離開徐帆要外出打工時,出門一把把哥們的煙打掉,“我媽在呢,你還敢抽煙”;二是陳道明去張靜初宿舍,背影裏是被汗水濕透的上半身;三是1986年校園海報中“張藝謀”的出現(馮小剛很可能是在暗示,那個時候的張藝謀還不錯,只是…….)還有幾個記不起來了。我為什麼注意這些情節?因為這些不經意的地方讓人覺得自然,好比好萊塢的電影,不是説每個情節都在幹主題,有的地方看起來很不經意,但讓人覺得是生活中該發生的事。所以電影院裏有人笑,但不是笑場。

  有批評認為電影的前戲太草率,災難過程太短,不像2012,用半小時來鋪陳,接下來都是災難,但人類還沒經歷過大地連續幾天持續抽風的地震,這有點難為馮小剛了。但華誼的文宣不老實,非要把他描述成災難片,還推薦用IMAX看,再大的螢幕再立體的鏡頭,墓地是墓地,宿舍是宿舍,觀眾也不想用IMAX觀察墓地上的花是玫瑰還是百合,也不關心宿舍裏有沒有老鼠蟑螂或者安全套,不用IMAX,用IPAD,都可以看完。

  電影總體講述合理,但幾個地方確實沒打磨好,一是徐帆和陳道明兩個“妖精”三十多年還長那麼年輕,陸毅眼角的皺紋都出來了居然還在讀大一,得留多少次級?二是汶川地震的切入有些生硬,張靜初從加拿大出發,李晨從杭州動身,看到這就知道結局了,兩個人在汶川地震現場相遇像無巧不成的評書,不過還好,直接切到開車回唐山路上了,換個導演沒準弄個抱頭痛哭雙雙入黨。

  我同意這個電影更適合當連續劇的線索,很可能和《手機》一樣。很多“子故事”講的沒頭沒尾,要靠觀眾去想,弄成電視連續劇會解決這些問題,但我不同意用“像電視劇”來否定這個片子講故事的總體水準。

  再説説馮小剛其人,馮説過,“我最想拍的電影,就是觀眾多的電影。拍電影不能自娛自樂、孤芳自賞,我走了一條為大眾拍電影之路。”這個道理我同意,做雜誌做報紙也是一樣,光造概念沒出路。而我更欣賞馮小剛的另一種表達,一個段子説,他在某報舉辦的活動現場説:“我同意XX報業的‘有可以不説的真話但不能説假話’,我雖然做不到不説假話,但我儘量在説假話的時候不像XXX那樣理直氣壯。”

  這些年馮小剛帶給我們太多的話題和快樂,他的路和姜文不一樣,我也很喜歡姜文,也欣賞馮小剛,馮小剛不作惡,高度尊重市場,他拍的電影讓投資人得到收益,他的電影總體上都在平均水準之上(除《夜宴》),我也認為馮小剛本質上和姜文殊途同歸。他在巧妙地做“好事”,比如《集結號》,有人讀到穀子地的執著,有人讀到“上級不可信”,我讀到的是戰爭的王八蛋,以前的影視作品對內戰的講述,都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史詩,但《集結號》告訴觀眾,那根本不是什麼史詩,而是太殘忍的遊戲,誰看了集結號都會説:去你媽的,戰爭。

  補記:作為一個非唐山人,我願意進電影院去看。地震發生時我幾個月大,我媽抱著我從窗戶跳出來,接下來我不記得(之前更不記得)。我媽很多年都重復這個故事,“你爸第一反應是喊‘地震了’,第二反應是往外跑,我第一反應是抱你跳出去,第二反應是給你爸一巴掌,‘XX(我哥)還在屋裏!’”當時要有網路,我爸估計會感謝浙江人為人肉搜索立法。

  地震就是這麼個災難,外面的人覺得很慘很慘很慘,裏面的人尤其死了很多親人的,慘到外人見了都想抽他,因為他連哭都不會。人都木了。我生在天津,其實,當時天津也是稀裏嘩啦的,只是外面人説唐山太多,卻忘記了天津!這部電影對我這樣的觀眾來説,其實不過癮。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