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與方言並非你死我活

時間:2010-06-11 08:54   來源:紅網

  近日一則廣州市政協網站上關於《廣州電視臺播音情況調查問卷》的文章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掀起了一場關於普通話和粵語之間的討論。這使我想起一個成語,那就是破舊立新。

  破舊立新,這個成語在過去一直是一個大熱詞。有個解釋説,破字當頭,立在其中,這就是破舊立新。如果説這個成語用於新舊政權的交替還算正確的話,那麼用在其他地方則未必正確。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東西,比如古老的建築,老街老城,他們都是歷史的見證,是一個地方悠久歷史的活化石。

  語言也是一樣,相對於普通話,包括粵語在內的各地方言都是和當地人一起從遠古走過來的。中華文化是多元文化,不僅有56個民族的文化組成,更因幅源遼闊,不同地域的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使得中華文化豐富多彩。我國漢族各地方言,就是構成各地不同文化的重要元素。由於漢語各方言之間差別太大,於是才有溝通各方言之間橋梁的普通話。

  老實説,普通話作為溝通56個民族以及不同方言之間的交流工具,有它的積極意義,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工具,如同很多國家都用英語來溝通一樣。但是,普通話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它的作用不能被擴大,更不能取代方言。應當明確的是,方言是普通話之源,是普通話之本,如果沒有方言,普通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普通話是生長在中國各方言眾多母體之上的一朵花,沒有了方言,普通話必將枯萎凋謝。

  普通話與方言絕對不是對立的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共存共榮,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因此,國家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也應該給方言一定的生存空間。假設普通話的誕生是為了消滅方言,那麼普通話也就失去了根本。漢民族各方言滋養和哺育著普通話,讓普通話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普通話的目的是實現不同方言之間人與人的交流方便,並不是為了消滅方言而産生和存在,如果把這個問題搞反了,無論對方言或者是普通話都是莫大的傷害。

  語言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一個地方的方言,它承載著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它的每個詞語都是當地文化內涵的凝結。如果説,一座舊城是當地人的物質家園,那麼方言就是當地人的精神家園。如同拆除舊城是破壞人的物質家園一樣,方言的消失將會破壞人的精神世界。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中國人大都耳熟能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普通話很方便不同民族的交流,但鄉音永遠是最親切的。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立新不必破舊,立普通話之新也不必破包括粵語在內的方言之舊。希望普通話與粵語之辯能夠引發一定的思考,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各地的方言。(萬慶濤)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