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韓FTA刺激臺灣 臺北市長選舉辯論會登場(11/3—16)

時間:2014-11-18 13:24   來源:台灣網

  臺北市長候選人辯論登場

  11月7日晚,醞釀已久、波折不斷的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與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間的辯論終於上演。島內各界對此看法不一,有認為連勝文表現不錯,也有稱柯文哲表現較佳。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鈕則勳認為連、柯總體表現不錯,衣著上連勝文穿西裝體現了對市民的尊重,柯文哲穿白襯衫意在凸顯和素人的接近性;儀態上,連略勝一籌,手勢豐富,柯經常看稿,且眼神無法聚焦在攝影機上;戰術上打成平手,連採攻勢戰略,尤其暗批柯文哲,有挑戰品牌的概念,柯用哀兵戰術,以接近素人的策略形塑自己遭受迫害,包括太太不能助選、部屬被約談等;交叉詰問,柯文字渲染力較強,謹守主軸批藍綠對決,而連雖實問虛答,但也會用相關論述去包裝比較難答的問題;結論部分,柯略勝一籌,連再次強化鞏固中産階級、中小企業,柯則是感性訴求,謹守素人特質,創造共鳴,強化“相信”手中一票可以改變,把素人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發文説,連勝文將這辯論的主軸定為“政策闡述”,有別於對手對市政的語焉不詳,這場辯論其實也給了市民一個機會,幫助市民可以就理性和務實的態度與標準,檢視候選人的市政執行力。臺灣《中國時報》9日評論説,這是一場“理性與感性拉鋸”的辯論會,純粹從演説技巧與引起觀眾共鳴的角度來説,感性的柯文哲確實更能成功引人注目;但是認真從臺北市長候選人應該有的高度與視野來看,理性的連勝文其實略勝一籌。這場辯論賽最欠缺的是針對未來市政的討論,期待在下一場的辯論賽,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未來市政藍圖,激蕩出更精彩的火花。(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