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只有“自爽”嗎?學運僵局何解?(3/24—30)

時間:2014-03-31 09:08   來源:台灣網

  過去一週的臺灣,大概沒有任何事能大過“太陽花”學運的持續進行了——“立法院”仍被佔領著;“立法院”運作仍繼續半癱瘓著;學生們沒有接受馬英九與江宜樺各兩次的記者會説明,還是在30日號召11萬群眾來了場大遊行,民進黨要角也紛紛參與其中。與此同時,島內“沉默的大多數力量”開始抬頭,輿論在一邊倒的支援中逐漸傳出質疑和批評的聲音,“康乃馨運動”、“白色正義社會聯盟”、“國民黨全臺青工總會”等多個挺服貿團體現身。臺灣“中央社”分析認為:民進黨在這波學運中失去主導權,陷入左右為難困境,也再凸顯綠營在兩岸政策、經濟戰略的論述,還待爭取更多支援。到底激情過後,這場運動會以怎樣的方式退場?全世界都在看。

  他們為什麼反“服貿”?

  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上海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由於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黨的歪曲醜化、造謠中傷以及極力阻擾其通過,至今簽署已逾9個月,還躺在臺灣“立法院”未通過。

  人民日報海外版24日撰文指出,參加學運的部分臺灣學生的反服貿理由非常多樣化,有學生稱,兩岸服貿協議是“黑箱操作”、“不透明”,如果在“立法院”通過,“臺灣經濟將被大陸吞併”人民將“苦不堪言”,他們這一代人屆時將失去工作機會……所以他們要求退回服貿協議,建立監督機制。

  這些要求看來“具體而嚴格”,但來佔領“立法院”的數百名學生中,有幾個人仔細看過或真正讀懂了服貿協議?據臺灣媒體報道,有的學生表示,確實沒有仔細看過服貿協議,大都是在網上看過一些“懶人包”。而目前臺灣網路上瘋傳的“懶人包”,多數是根據臺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編寫的一系列“黑箱服貿自救寶典”濃縮而成,號稱3分鐘讓人了解服貿協議,內容卻謬誤百齣,危言聳聽。

  鄭秀玲的言論為何能成為島內反對服貿的主流聲音呢?一位熟悉綠營智庫的學者坦言,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無法拿捏輕重,一開始衝過頭難以下臺,最後恐怕很難收拾。

  誰才能“代表人民”?

  亂糟糟的學運中,島內“沉默的大多數力量”終於開始現身,甚至有電臺主持人陳揮文在節目中説“為什麼只有反服貿的學生可以佔領‘立法院’,支援服貿的學生也可以佔領”,引來許多網友戲謔響應:“希望陳揮文説到做到,拜託趕快去!”

  據臺灣媒體報道,有臺灣網友在facebook上成立“聲援警察,依法行政”粉絲團,超過5000多人按讚。29日,上千名警眷家屬齊聚臺北中正紀念堂,手搖康乃馨對學生們發出溫情喊話:“孩子們,回家吧。”活動發起人李新表示,希望透過和平理性的訴求,以康乃馨代表母親的愛,呼籲學生們趕快返家,同時也讓警察可以回到家人身邊。臺灣陽明大學的陶同學表示,希望佔據“立法院”的學生不要宣稱他們代表了民意,他們應該走出“立法院”,用理念來説服社會大眾。

  也是在29日,“公民正義聯盟”在臺北車站前集結,身著印著“安定站出來,臺灣走出去”標語的白衣,表達將議場歸還民眾、讓服貿協議回歸理性對話的訴求。主辦單位表示,這場活動籌辦時間相當短,24日中午才成立facebook,且沒有政黨資源支援,純粹由上班族和學生自發舉辦,到29日傍晚已有4萬多人加入粉絲。與會民眾來自各行各業,不少家長帶著全家老小前來參加。臺中林女士説,學生不應自認為代表全臺民眾的心聲,學生身份不是護身符。

  臺灣《中國時報》26日刊發署名李訓民的文章,代表沉默的大多數臺灣公民呼籲:臺上演講的陳、林兩位同學是很有經驗的職業社運,他們拼命醜化服貿、刻意操弄議題,以犧牲他人的忠誠與正直,激化個人的成功;同學們,你們不要再被風雲學生牽著鼻子走了,應有自己的主見!第二天醒來,臺灣社會仍需繼續運作,百姓就像你們父母一樣必須賺錢,于充分展現行動後,不要當傀儡,趕快回家吧,才是臺灣公民之福。

  臺灣《聯合報》26日社論指出,“人民”是一個吊詭的概念,尤其在媒體的放大效應下,幾千個街頭走動的群眾,有時竟顯得勝過幾百萬個被當成“背景值”的無名氏。馬英九、江宜樺必須懂得召喚“沉默的多數”,正視他們的願望,為他們發出聲音,這股沉默力量才能成為臺當局處理危機的後盾。

  背後的大人們,只有“自爽”嗎?

  香港中評社28日社評指出,這場政治風波表面似由臺灣內部對兩岸服貿協議産生分歧而引發,實質卻是臺灣朝野鬥爭的産物。發起此次學運的領袖人物,包括臺灣大學學生林飛帆、臺灣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魏揚等人都是民進黨員,而在“立法院”內外進行現場教學的教授姚人多、李明璁、吳豪人等也都是民進黨員。因此這場學運,完全是民進黨一手策劃和主演的政治運動。臺灣《新生報》28日社論痛批:在臺灣陷於如此嚴重不安時,我們看到的儘是個別政治人物為私利展現的心機,政黨間惡鬥更是置臺灣于不顧。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事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學生的“仇中”態度。學生們沒有多少直接的大陸經驗,大人們説大陸人要來搶你們的飯碗,學生就説大陸人都是“壞人”。這便要牽涉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今日臺灣的年輕人是否需要面對外來的競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為什麼來自大陸的競爭特別可怕?第二個問題是臺灣要如何面對大陸?兩岸強弱對比日益懸殊是事實,臺灣該如何自處?在我的觀點中,在學生身上灌注“仇中”的情緒,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站在孩子們背後“自爽”的大人們,你們有沒有真的為這些孩子們的未來著想?

  對於民進黨的作用,臺灣“中央社”30日分析認為,民進黨在這波學運中居於配角,幾乎失去鎂光燈。30日參與凱達格蘭大道集結活動時,民進黨公職都脫下背心、拿下旗幟,難怪呂秀蓮感嘆民進黨支援學生不計代價,卻要“躲躲藏藏“。民進黨追求重返執政,如果在兩岸政策、經濟戰略不能提出能讓民眾信服的論述,“學運終究會落幕,嚴峻的挑戰才要開始。請立刻告訴我們,告訴臺灣人民,下一步民進黨要做什麼?”

  僵局何解?

  30日的大遊行雖然算是和平落幕,但僵局依舊無解,學生團體仍然佔領“立院”不願撤出。正如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所説:學生們退回“立法院”後,距離學運真正的落幕不知還要多長的時間──連日來兵疲馬困的警察們不知何時才能安心好好休個假,而整個社會更是被迫還要繼續繃緊神經!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儘管學運團體在話語權爭奪上一路取得上風,但在訴求上卻也有越來越絕對化的傾向。難不成如果馬英九持續拒絕“退回服貿協議”,學生們就長期霸著“立法院”抵死不退嗎?寄語學運領袖們,激情過後,此時此刻是可以開始思考怎麼設停損點了!你們已經在短短的13天內,達成了民進黨8、9個月來都達不到的成就;你們已成功的贏得了全臺灣輿論的關注,甚至是全球輿論的矚目;你們也已成功的讓執政黨一步步退讓,更讓馬英九低姿態的向你們尋求對話;你們甚而更成功的動員了一場成功的群眾集會。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立法院”去折衝吧,你們還有未竟的學業應完成,終有一天,你們的時代會登場的!(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