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局勢有多緊張?臺軍事專家發佈“平民生存手冊”
【兩岸快評第969期】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倚仗外部勢力干涉,頻繁拉高兩岸軍事緊張情勢,讓臺海區域火藥味越來越濃。有臺灣軍事專家針對當前社會氛圍,撰寫了近4000字的“戰爭第一波下平民生存手冊”,希望能夠提高普通民眾在戰爭爆發後的生存機率。
該手冊中提到,所謂“戰爭第一波”指的是“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學者認為,由於臺海並不寬,“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文中具體闡述了應該通過何種方式躲避攻擊,增加生存機會等經驗,並表示,只要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活下來,之後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事實上,這樣的文章最近在島內並不少見。一些臺媒也通過介紹戰爭地區普通民眾生活等方式,試圖提高普通人對戰爭的警惕,傳播在衝突背景下的生存要點。當媒體輿論從討論戰爭會否發生,轉變為如何在戰爭中活下來的時候,恰恰證明,戰爭危機的壓力正在不斷加碼。
而近期除了軍事領域的緊張之外,戰爭思維的病毒也在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娛樂領域不斷擴散。日前,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就因將上央視的國慶晚會,與其他藝人分別合唱《我的祖國》和《守護》(抗疫歌曲)一事,被臺陸委會及文化主管部門“盯上”了。
除了口頭污衊之外,民進黨當局相關機構還明確表示,要對相關藝人進行“查處”。不少島內網友怒斥,唱個歌也違法?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民主自由”?民進黨當局此種作為,正是戰爭思維、衝突思維在作祟,將兩岸關係視同敵我,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不斷壓縮兩岸正常交流活動空間,更不斷限縮著兩岸同胞的個人自由。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民眾應該如何自處?《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文表示,如果有一些人根本就無法避開這種對立,那麼選一個中國的方向站,比選“臺獨”從長遠看是更穩妥,也更具有前途的。
他指出,因為一個中國在世界上的認同面與“臺獨”的支援面相比,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兩岸的博弈十分複雜,但它未來的結局十分確定,那就是臺灣勢必早晚結束當前的割據狀態,回歸祖國。而且客觀説,相關的“週邊戰”已在進行中。臺灣的年輕人站一個中國是明智、有遠見的選擇。那些與“臺獨”綁定的人將被證明做了可悲的賭博。(文/關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