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3週年紀念日。
在“百度新聞”輸入“九一八”與“臺灣”兩個關鍵詞,排在前幾位的新聞中,以2012年的居多,原因或許如2012年9月18日新華社一篇報道所述:“因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今年的‘九一八’字樣在臺灣媒體上頻現。”2013年的報道只有一篇,來自《環球時報》2013年9月18日,文章開篇即問出了許多大陸網友的心聲:“相對香港,被日本殖民長達50年的臺灣卻沒什麼動靜;很多人好奇,臺灣到底還有沒有“九一八”記憶了呢?”而百度給出的第一頁搜索結果似乎給出了答案:2014年跟“九一八”和“臺灣”同時有關的新聞只有一條,這或許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呼應著文章中的一句話:臺灣與日本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凡是到過臺灣、逛過書店的人,都會對臺北街頭低矮破舊的日式平房印象深刻,也都會對書店裏隨處可見日係原文書、翻譯書倍覺驚訝。經過民進黨八年執政的“去中國化”,今天的臺灣,全民憤慨、團結一心的抗日電影、電視早已不復存在,南京大屠殺、悲慘的慰安婦等也都成了“過去的一段記錄”。曾經的臺灣歷史教科書,有專門的章節介紹“九一八事變”,也有很多描述日軍侵略中國姦殺擄掠的惡行惡狀。但當代臺灣年輕人留給外界印象更多的卻是:除了“哈日”、“崇日”,很少人了解臺灣和祖國是如何由外力介入而切斷歷史連結的。
2014年,更多的兩岸年輕人通過網路新聞,了解到了許多他們不曾知道的事情。從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邱淑女那裏,我們知道了:“人稱中國抗戰8年,其實對臺灣來説,從1895年算起,扎紮實實抗日50年。”從臺灣泰雅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那裏,我們知道了:“如果從1874年日本攻打牡丹社算起,臺灣原住民族抗日71年。”從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口中,我們聽到了“臺灣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決定、由全體中華民族決定,‘臺獨’是絕路”的聲音。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一位臺灣大學教授的遺憾:“民進黨執政時期當然不會紀念抗戰,可現在官方仍有種種顧慮,對這段歷史著力不夠,以致臺灣的年輕人不了解甚至漠然。”
“莫笑書生受奇禍,民權振起義堪尊”——這是因反抗日本在臺灣推動皇民化運動而被捕入獄的王敏川在獄中留下的詩句。當年,蔣渭水、蔡惠如、林幼春、蔡培火等一大批臺灣文化精英,捨身忘我地維護中華傳統文化,他們當年的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直到今天讀來,仍能令人生出由內而外的無窮力量,這正是民族團結不倒的力量!從古至今,臺灣的前途就與祖國的命運捆綁在一起,祖國積弱不振,臺灣前途晦暗不明;祖國強大,臺灣才擁有光明未來。浴血抗日,臺灣從未缺席;臺灣與祖國,也從未真正分離!
千百年來戰爭與和平的交叉反覆,已讓今天的人類懂得:捍衛和平的實力與對和平的夢想同樣重要。尤其是在那場戰爭已結束近70年的今天,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仍在繼續。日本右傾化的態勢值得世界為之警惕:否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殘害亞洲人民的歷史罪行,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悍然實施所謂釣魚島“國有化”進程、粗暴侵犯中國領土主權,有步驟地急切架空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通過國家秘密法案……每一個還流淌著熱血的中華民族後代,都不能對此視若無睹。
2014這一年,我們沒有忘記中日甲午戰爭120週年,沒有忘記7月7日的“七七事變”、9月3日的“抗戰勝利日”,我們還將在9月30日迎來中國首個“烈士紀念日”,這些都在提醒我們:勿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猶記2012年9月18日,當時的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説:提“九一八事變”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深感戰爭可怕及和平可貴。我們也記得明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已正式昭告:明年將擴大辦理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因為對日抗戰取得勝利,才有了臺灣光復紀念日,這樣的前因後果,同樣是在提醒所有中國人:不管臺灣與日本怎樣“剪不斷、理還亂”,面對民族大義,都沒有“團結”以外的第二個選擇,因為“團結真有力”!
歷史需要牢記,也需要學習,這是當代年輕人的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包括海峽兩岸在內所有年輕人的光榮使命。只有完善了自己,才能有足夠的信心與實力,保衛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的人民,進而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做一個無愧於民族、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青春熱血的人,兩岸青年們,是時候行動了!中華民族的未來,終究是屬於你們的!(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