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進黨當局“收買式外宣”四大套路
美國媒體近日披露,德國基民盟國會議員霍普特曼(Mark Hauptmann)被指控藉故收取亞塞拜然等地賄款,為其在自己的地方報上刊登廣告,目前正接受調查。沒想到這個受賄案,竟意外曝出臺灣外宣內幕——臺灣花了80多萬元(新台幣)在該議員所出版的小報上登廣告。
其實,霍普特曼案曝出的只是民進黨當局“外宣”手段的冰山一角。
民進黨善於將“外宣”轉換成“內宣”,大肆吹噓,欺騙島內民眾,為自己執政加分,為選舉拉票。
由於看到民進黨當局有“外宣”需求,願意花錢造神,於是國際上一些反華政客、學術機構、媒體和學者在民進黨重金收買下,替臺灣發聲,與民進黨當局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民進黨當局在“外宣”上的套路也林林總總。
套路一:
收買多國反華議員
借反華“議員發聲”是民進黨“外宣”主要載體和抓手。其特點之一,是臺灣“外事部門”,在所駐國國會物色某個或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反華議員,然後通過中間人(公關公司、研究機構、個人或者在地臺商)與這些議員接上頭。通過他們在國會裏替臺灣“發聲”,或推動涉臺法案;然後這些議員通過國會,再把該涉臺議題炒作成國際關注的話題,從而向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施壓,為臺灣“發聲”。當這些“發聲”引起國際輿論關注後,民進黨馬上就將這種所謂“國際輿論”引入島內,將“外宣”變成“內宣”。
特點之二,就是由臺灣“立法院”的“立委”、臺灣“國安”系統週邊組織或一些商務機構通過掮客、公關公司以及臺商牽線,與外國反華議員建立關係。邀請外國國會議員與臺灣“立法院”的“立委”互訪。然後,民進黨當局把這些交往放給特定媒體,將“外宣”自然轉化為“內宣”,從而神話成臺灣和民進黨當局在“外交上取得大突破”。
民進黨收買反華議員,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塊,一是亞洲,二是歐洲,三是美國。
在日本國會,比較活躍的親臺議員團體主要有“自民黨 日臺友好議員聯盟”“21世紀委員會”“日臺友好懇談會”。這些親臺議員經常運用在日本的影響力,替民進黨當局和“臺獨”站臺,為“臺獨”鼓勁兒,還經常就一些兩岸敏感議題為臺灣發聲,甚至向國際組織施壓。
臺灣“國安會”人士透露,為了規避日本嚴格的政治獻金法規,民進黨當局行賄日本議員一般會繞開監督,方式主要有:一是給那些正好為某位日本議員提供資金贊助,同時又與臺灣有貿易關係的日本企業提供好處。二是給予日本企業大型建設或者到日本進行投資的臺灣企業一些重大工程,讓他們在日本政商界發展“親臺派”。三是對日本議員變相政治捐款或提供酬謝性質的資助。民進黨當局支付的捐款、資助不是直接的。比如,由日本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量購買議員所辦的募捐餐會的餐券;通過在日本活動的臺資企業提供政治獻金和赴臺的“招待”,而且這些,臺方都不索取收據,不留下證據。
在歐洲,民進黨當局行賄對象主要包括歐盟議會議員和其成員各國議會議員。歐洲議會長期以來,扮演著臺灣在歐洲的“最好朋友”的角色。而在歐洲議員之間存在強大的臺灣遊説團體,包括于1991年成立的所謂“EP-臺灣友誼小組”。該小組成員遍佈德國、法國、瑞典、捷克、波蘭、立陶宛等多個歐盟國家。
在丹麥,還有一個親臺灣民間社會非政府組織——丹麥“臺灣角”。與其他親臺灣“演員”一樣,它吸引著歐洲媒體對臺灣有關的問題關注。
美國國會是民進黨主要收買對象,蔡英文每年“機密外交”預算的一半左右用在收買美國議員上,賄賂美國議員的大額費用主要集中在軍購上,因為美國很多親臺議員背後金主就是美國軍火商。
其實,民進黨收買美國國會議員基本上是公開化的。早在2005年年中,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山莊報》曝光了一則醜聞:臺灣招待美國議員到臺灣吃喝遊玩。被招待的議員們都很“親臺”,支援臺灣“自決甚至獨立”,曾聯署提案,抨擊中國大陸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
據臺灣“國安會”上述人士透露,最近被中國外交部制裁的美國國會議員克魯茲等數十位參眾兩院議員都與民進黨當局有經濟往來。這些美國議員在臺灣的“糖衣炮彈”下被“洗腦”,並最終成為臺在美利益的代言人,以各種方式“回饋”臺灣。
“中國不統一,他們才有利可圖。”作為民進黨當局賄賂美國反華議員的“白手套”之一、臺“國安會”週邊組織臺灣亞太和平基金會一位“專家”坦言,這是各國反華議員不願意看到中國統一的主要原因,因為只有維持這種分裂的狀態,民進黨當局才會源源不斷地給他們“進貢”,他們才會從中撈到更多的好處,“有了這些反華議員的發聲才能給臺灣島內民眾造出民進黨‘外交無敵’假像,這樣的素材,才有利於蔡英文把‘外宣’轉成‘內宣’,為自己‘吸粉’。”
套路二:
收買海外智庫等學術機構和學者
收買國外智庫和學術機構,為臺灣在國際社會“發聲”,或推涉臺所謂“學術報告”,是民進黨當局搞“外宣”的另一常見套路。
去年3月,臺灣新媒體《呷新聞》一篇題為《蔡政府年撒破千萬,華府智庫“2049計劃”成最大捐助者》,突然引爆蔡英文上臺以來收買美國智庫,為其執政造勢和影響美國政府對臺政策的醜聞。
3個月後的6月17日,“美國瞭望”(The American Prospect)網站以“臺灣金援智庫:無所不在卻鮮為人知”為題刊文,揭露了臺當局向5家美國智庫提供資金,促使其發表政策文件,敦促美國政府與臺當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文章更指出,“華盛頓的研究人員每年從臺當局那裏獲得五六位數(美元)的收入,但在撰寫美臺政策時,卻掩蓋了這種利益關係。”
“美國瞭望”這篇文章的作者伊萊 克利夫頓(Eli Clifton),是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民主外交政策項目研究總監,也是一名調查記者,致力於研究政治和美國外交政策中的資金。
伊萊 克利夫頓調查指出,華盛頓5家最知名的智庫——布魯斯金學會、美國進步中心、新美國安全中心、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和哈德遜研究所,一直在發表政策文件,敦促美國與臺當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些看似公正的研究機構正在推動美國擴大對臺軍售,然而,它們從“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獲得的資金,卻被“深藏”在各自的年報或網站中,未被廣泛披露。
除上述5家智庫外,“2049計劃”智庫,更是受到民進黨和蔡英文小英文教基金會長期援助,金額部分屬於他們的“機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僅從該智庫公開的數據就可以看到,其獲得臺灣的資金支援遠高於美國。
既然是交易,那就是你掏錢我幹活兒。拿到錢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兩度在《臺北時報》發文,敦促美國支援維護“美臺關係”,推動“美臺貿易協定”;美國進步中心在2019年9月發表一份報告,向美國決策者就“如何堅定支援臺灣”提供直接建議;新美國安全中心向華盛頓提供有關報告時,敦促美國決策者優先考慮與臺灣的雙邊投資和貿易協議;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2020年5月發表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唐偉康文章,稱美國和臺灣達成貿易協議能加強美國領導地位;哈德遜研究所則提議美國向臺灣出售“集束炸彈或燃燒武器”,並在2020年5月撰文敦促美國承認“一個自治或獨立的臺灣”;“2049研究所”鼓吹美國應在臺灣派駐軍隊。
套路三:
收買政府官員
收買在職和前政府官員,遊説本國對臺政策成為蔡英文“外宣”策略中的做法。
2016年底,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和蔡英文通了個電話。這個通話被美媒形容為是“中美兩國建交40年來最大的錯誤”。然而,這個美國“錯誤”,卻被蔡英文吹成“外交重大突破”。就在通話3天后,《紐約時報》揭露了背後的骯髒交易——蔡英文通過一個叫鮑勃 多爾為的93歲高齡共和黨大佬、前國會參議員促成本次通話。條件是民進黨當局支付14萬美元。
和收買多國反華議員一樣,民進黨在世界各地還收買反華政客也是從陳水扁時期全面鋪開的。
2014年3月18日據路透社記者簡 羅森博格報道,臺灣所謂“邦交國”瓜地馬拉前總統政要承認,自己在2000年收受了民進黨當局250萬美元的賄賂。
臺灣“國安會”人士透露,臺灣對美方政客收買方式多種多樣,小到請客吃飯、邀請政客舉家或結夥訪台旅遊,大到以軍購方式做利益輸送。
和其他國家比,日本是排在美國後面被民進黨當局收買的國外政客第二多國家。
民進黨和日本右翼勢力攪和到一起,始於民進黨還沒建黨時期,那時日本就是“臺獨”大本營。在日本,大部分自民黨大佬和多位前首相都是民進黨收買對象。諸如前首相森喜朗、菅直人等,而現任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更是蔡英文的座上賓。
套路四:
收買海外媒體登廣告增加所謂“國際能見度”
“看見臺灣”是民進黨“外宣”的一個重要標準。近年來,民進黨以此為目標,在多國媒體四處撒錢買廣告,賄賂德國議員霍普特曼只是民進黨買廣告搞“外宣”的一個縮影。
2015年蔡英文竄訪美國。在出發前,蔡英文就和吳釗燮商量,並提前和美國《華爾街日報》駐臺機構溝通好,由民進黨出錢在該報刊登蔡英文個人署名文章《臺美關係更上一層樓》,報紙刊出時間定為蔡英文抵達美國當天。
然而,令蔡英文和吳釗燮想不到的是,《華爾街日報》並沒講信用,關鍵時刻該報對蔡英文敲起了竹杠。這讓吳釗燮和蔡英文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華爾街日報》的遲遲不鬆口,讓深諳“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蔡英文主動提出給該報加價。加價後,《華爾街日報》如期刊登了蔡英文的這篇文章。蔡英文後來曾自詡自己在這件事上,思想靈活,這事辦得漂亮。
就在蔡英文從美國回臺3天后的2015年6月12日,《時代雜誌》亞洲版就刊登了以蔡英文為封面的專題報道。這讓當時赴美成功、選舉氣勢上升的蔡英文再次“吸粉”無數。蔡英文曾坦言,多年報道中,她最中意的就是這個以她為封面的報道。
然而,這個讓蔡英文滿意的《時代雜誌》“報道”,其實是民進黨花了大價錢炮製出來的一個徹頭徹尾的廣告,其用的是出口轉內銷的手段糊弄臺灣選民。蔡英文為了這次“報道”,由蔡英文親信、“文膽”——民進黨副秘書長劉建忻親自和《時代雜誌》亞洲區總編輯譚崇漢、文字記者羅荷拉、攝影記者費格遜溝通了好幾個月達成的協議,蔡英文有一個要求,就是用什麼樣的封面照才能達到“搶眼”。
國際社會普遍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很多主要媒體一般也不會碰臺灣問題,因此,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只好轉戰一些國家的小媒體。
前段時間,臺灣駐泰國辦事處居然在一家經常刊登花邊新聞的當地小報上,把蔡英文與臺灣抗疫結合起來,將其吹成“亞洲傑出女性”。這個被人嗤之以鼻的“報道”,在經過島內綠營媒體放大和炒作後,果然成了民進黨麻醉民眾的“外宣”。
靠錢買不到真朋友
民進黨上臺短短幾年,錢花了不少,“外宣”的直接結果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獲益,倒楣的是臺灣老百姓。
不過,民進黨當局通過收買各式反華勢力越來越多,但世界上奉行一個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強。短短幾年,臺灣本就所剩無幾的所謂“邦交國”一連失去了7個,其在世界多地的“代表處”被要求更名,“外交”、領事車牌被收回……
從“金援外交”,到花錢收買國際各式各樣的反華勢力,民進黨當局這些年花鉅資行賄讓島內民眾成了“冤大頭”,結果是民進黨給自己拉選票,為“臺獨”背書。不過,實踐卻一再證明,錢是買不到真朋友的,“臺獨”在國際社會也是不得人心的,民進黨花多少錢都改變不了被利用的命運。
記者: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