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道,一個極端是政治的貪腐新聞仍然沒完沒了,不但陳水扁家庭和親信的貪腐案在持續中,臺灣鐵路局的大型貪腐案也愈爆愈大。超過五成的人認為陳水扁家庭不清白,只有17%認為他們沒有貪污。陳水扁的支援度仍在26%的低檔徘徊。
另一個極端,則是翻來覆去臺灣窮人日子愈來愈難過的新聞。這些新聞在一則“一碗麵”的故事上達到了刺激人們情緒的高點。
所謂“一碗麵”的故事,是一個父母皆病,而有5個孩子的不幸家庭,由於母親病危入院,醫院人員買了一碗最簡單的陽春面給5個小孩,他們捨不得吃完,還想把它包起來帶給父母吃。這是窮人子女的孝心,這則新聞被報紙報道後很惹起注意。人們一方面被那種孝心感動,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大家發現到,原來臺灣這個自詡進步富裕的社會,竟然還有人窮到那樣的程度﹗這則故事,又讓人注意起了臺灣的新貧問題。
文章講,對臺灣經濟情勢有理解的,都當知道在過去5年裏,臺灣由於經濟形同無政策,實質上是處於一種持續下滑的狀態之下,但因2002至2004年間的低物價,人們的日子仍還可以過;此外,過去幾年臺灣的消費金融寬鬆,許多人都可靠借貸維持,因而儼然還有一些富裕氣象。但從今年以來,由於消費金融引爆“卡奴”問題,於是被遮蓋的貧窮問題遂告表面化。人們發現到,臺灣人的實質薪資所得已兩年負成長,而這還是平均值,如果扣除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則臺灣窮人的問題更為嚴重。
由於國際油價上漲到每桶70美元以上,臺灣的水電、汽油瓦斯、房租、民生必需品,甚至交通費用也都上漲或即將上漲,在這一波強勁的價值上漲帶動下,臺灣窮人的日子更難過已可預期。今年春節之後,臺灣小學開學,小學是臺灣的“國民”義務教育,學雜費很少,但已有7.5%的人付不出這一點點錢。最近,由於物價上漲,小學的午餐費用每個人將由台幣40元(合港幣才10元)漲到台幣50元,這實在是很少的錢,但40元都已有10萬至15萬個學生繳不出了,漲到50元豈不更為悽慘。由這一點小錢都繳不出來,臺灣窮人問題的嚴重性已可想而知。
文章表示,目前由於中國(大陸)、印度等的崛起,1980和1990年代的低油價和低物價階段可謂業已告終。面對油價物價以及租金的上漲,如果經濟“體質”健康,其實也並非太嚴重的事。只是當今臺灣經濟持續惡化,所得差距日益擴大,已有150萬個家庭入不敷出,這种家庭只要任何漲價,都必然嚴重受害。
於是,由油價每桶漲破70美元,臺灣已被迫必須調整汽油價格9.2%,其他部門的價格也跟著蠢蠢欲動以來的這一個星期裏,我們遂看到了“官方”的日益捉襟見肘。由於價格上漲已勢所必至,但因新貧問題日益嚴重,如果漲價到位,必然讓人們産生強烈的被剝削感,那麼怎麼辦了﹖那就是或者以行政權力干預不準上漲,或者即漲幅不到位,讓各部門自行吸收。例如汽油瓦斯的漲價,那個不到位的部分,即以降低中油繳庫的盈餘以及降低進口油品關稅來彌補。意思就是説,這等於是用“官方”財政來緩和價格上漲的壓力;另外,像中小學的學費,則由“政府”明令規定不得上漲;小學的營養午餐,則要求供應承包的廠商降低漲幅。所有的這些舉措,都已顯示臺灣其實已走到了另一種很危險的方向上——總體經濟的惡化和民心的日益不滿,已使得“政府”怯于根據市場機制調整價格,而只得用“官方”財政、教育水準、廠商利益等為犧牲。結果是“官方”財政日益惡化;學費不準上漲,最後一定迫使學校降低教育服務水準;營養午餐當價格不敷所需,最後一定是“營養午餐”變成“不營養午餐”。最後是整個公共部門的品質加速惡化。
因此,臺灣工商界大老闆們跟著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席“兩岸經貿論壇”,這代表了臺灣經濟的上層已對民進黨“政府”日益不滿,並將他們的不滿公開化。這些大老闆的公司營業額已相當於臺灣GDP的48%,這已形同臺灣企業界的集體反抗,其意義當然不容輕覷。
文章指出,由臺灣面對油價及物價上漲的問題,我們則看到了由於臺灣經濟底層的情況日益惡化,民進黨“政府”只有用財政惡化、公共品質的惡化等為籌碼,以期緩和價格上漲對它造成的政治壓力。
因此,由最近經濟上的這些動向,我們已可看到臺灣由於“政府”腐化無能,經濟則因日益邊緣化和缺乏政策能力,它的整個大局已往公共品質日益沉淪這種方向移動。近年來臺灣由於經濟不振,臺灣商業的偽劣商品日增,這是商業界為了應付生存挑戰,而以犧牲品質為手段。上個星期,臺灣最大的經銷商之一,居然連逾期10多天的“生鮮”食品還在販賣,即是品質沉淪的最新證明。而臺灣“政府”在應付價格上漲時的策略,其實和那家經銷商完全的一模一樣。
文章表示,也正因此,今年下半年起,臺灣最重要的問題可能已不再是政治,而會是加速惡化中的經濟、一波波的物價上漲、愈來愈嚴重的新貧問題,以及財政和公共服務品質的惡化,再加上消費的低迷,這些負面問題的累積,或許才會是危機的根源啊﹗(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