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近日發表了著名評論家南方朔的一篇文章,文章説,今天的民進黨會走到百孔千瘡、日暮途窮的困境,其實有許多複雜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同時也是一個歷史過程。主要內容如下:
臺灣發生的有些事情,會讓人搖頭頓足,氣到不行,簡直再也看不下去。
最近,由於陳水扁治理無能,加以弊案及貪瀆頻傳,民進黨內早已一片批扁聲浪,稍微年輕一輩的,甚至要求召開“黨是會議”來救亡圖存,有個“立法委員”林為洲甚至還宣佈退黨,將民進黨內對陳水扁不滿的情緒推到了一個高點。
對於這樣的事態發展,它其實是件好事。它對陳水扁和民進黨當然是嚴峻的挑戰,但若能因為這樣的挑戰而虛心自省,向黨內同志道歉,未嘗不可能化危機為轉機。因此我們才會説,由如何去面對挑戰裏,我們才看得出一個人的人品、氣宇胸襟,以及自我反省的程度。而能不能化危機為轉機,由這些地方即可一眼看出。
而陳水扁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林為洲退黨這件事呢?4月1日他在一項民進黨的集會裏展開了重炮轟擊。他左批退黨的同志“黨沒有你不會死”;右批那些要召開“黨是會議”、主張民進黨應檢討改進的人是沒有信心,一遇到困難就“不止軟手還軟腳”。陳水扁的這些話,外界的人聽了後目瞪口呆,嘆為觀止。而民進黨人聽了後,心情則是更加沮喪了。陳水扁那種“我永遠都對”的專斷心態,已在他的談話中表露無遺。當臺灣有了這樣的領導人,臺灣又怎能不日益沉淪?當民進黨有了這樣的領袖,民進黨又怎麼會有前途?陳水扁的話語裏,所顯露出來的,乃是一種永遠自以為是、永遠猜忌、永遠惡意的人品,他既不“民主”,更不“進步”。當這樣的人掌握了黨團機器,民進黨的自我改造已不可能。民進黨年輕一輩的若不想被陳水扁“綁架”,最後甚至可能被一起拖進深淵,或許只有更多人一起脫隊,另組新黨一途了。也正基於這樣的道理,在可見的最近,民進黨成員的動向已特別值得重視了。
今天的民進黨會走到百孔千瘡、日暮途窮的困境,其實有許多複雜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同時也是一個歷史過程,大體而言,它可分為下述幾個階段:
首先,從民進黨成立到2000年執政,由於它從未執過政,因而基本上是個靠著抨擊國民黨,以及人民對國民黨長期執政的不滿,尤其訴諸省籍情結而成長的在野黨。根據普世的政治鐵律,這樣的反對黨,因為沒有執過政,當然形同白紙,最容易獲得廉價的政治利益。又因為它長期在野,自然也養成它個個政客皆牙尖嘴利的一身本領,至於它有沒有真本事,這個問題則未進到日程表內。
接著,從2000年執政到2003年的第一個任期前半階段,陳水扁依靠著國民黨的分裂,以不到四成的選票而僥倖勝利。由於這是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重大歷史轉折,陳水扁等於被歷史“加持”了許多光環。在這種光環下,他初執政的兩年裏,無論做了什麼事,都會在人們那種“他還需要時間”的偏愛下被原諒,這種過多的原諒,使得他做為一個執政者應有的責任意識變得根本不再重要。
其次,則是牙尖嘴利的民進黨,又都很狡猾的懂得把一切責任推給過去的和現在的國民黨,於是許多問題被説成是“國民黨時代留下來的爛攤子”,總體的政績不良則被説成是“立法院杯葛”和“政黨惡鬥”,似乎它都沒有責任。當一切的無能可以如此方便的就推掉責任,一個有責任、有自省能力的執政者和執政黨,當然不可能出現。臺灣整體的惡化也就在執政者缺乏責任意識和自我反省下更為加速。
接著從2003到2005年,陳水扁有鋻於國民黨和親民黨將以“連宋合”的方式收復政權,而他的政績不良,將無以抵擋“連宋合”的攻勢,於是從2003年起,對內加速賤賣官産,俾打造新的政商利益共同體;同時則擴大財政赤字,以公共工程、公共活動的委外和補助等各式各樣的名義,將金錢送給綠色公司和綠色團體,俾穩固基本核心支援者的伎倆遂告開始。
最後在2004年“三一九”兩顆子彈的幫助下,維繫政權的目標終於達成。但賤賣官産、政商勾結、官庫被掏空、集體貪腐等更大的問題也因此而表面化。臺灣經濟持續惡化,2005年一年即有1000人以上燒炭自殺;為了圖利於金融機構而對金融管理放鬆,使得臺灣“卡奴”超過50萬人;違法失當,涉及官商勾結的各種BOT案一個個愈鬧愈惡化,不過是表面化的部分而已。民進黨已進入百孔千瘡的階段。
於是,遂有了從2005年底到目前的最新變化。2005年12月3日的“三合一”選舉前,民進黨即已弊案頻傳,而且直指權力核心的“總統府”。當時民進黨內的年輕一輩即已警覺到好景不在,因而要推動“新民進黨運動”,但很快就被陳水扁壓了下去。“三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後,陳水扁鋌而走險,改走“急獨”路線,企圖在2008年之前營造事端拖美國下水,讓“臺獨”與民進黨維繫政權畢其功於一役,同時也企圖用“急獨”為掩護,化解民進黨內對他的抨擊。但他的這些招術終於在“廢統”問題上惹翻了美國,重重的打回了幾巴掌。接著又有馬英九訪美的受到禮遇。這些對比,已顯示出美國對陳水扁的厭惡已到了不假辭色的地步。這些內憂外患,已使得陳水扁在島內的支援度降到18%,不滿意度升到76%。陳水扁的戲,已到了玩完了的時候。
因此,最近期間,民進黨內自救聲音不斷,有的主張“棄扁保黨”,有的主張召開“不設討論底線”的“黨是會議”,其批扁的意圖已極明顯。另外則有人主張召開黨的“臨(時)全(代)會”,而最戲劇化的,則是“立法委員”林為洲的退黨。大家都心知肚明,陳水扁領導下的民進黨,從路線到表現已快到了崩盤的時候,若再不自救,半年後的臺北高雄兩市市長改選,2007年的“立委”選舉,2008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更大的失敗還將一波波出現。
問題在於,原本就已不具責任意識的陳水扁,並未因此而痛切反省,而且人們也知道,由於他涉及太多重大的貪瀆,也根本回不了頭,於是只得負隅頑抗。他會重炮轟擊脫黨以及要求改革的聲浪,這已是另外一種孤注一擲。一個政治人物會搞到如此日暮途窮的程度,可真是古今罕見啊!(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