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成立20週年——見證兩岸風雨情

時間:2011-03-10 14:08   來源:台灣網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臺灣海基會昨天迎來了二十歲生日。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署名文章表示,海基會作為島內負責兩岸事務協商的重要民間機構,它在過去二十年裏,見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風雨雨,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全文摘編如下:

  1987年臺當局決定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終於打破了兩岸自1949年後長達數十載的隔絕狀態。為了更好地解決兩岸在交往中産生的問題,臺灣方面遂于1991年3月9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繫與協商的民間性仲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而大陸方面也于1991年12月16日設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作為與海基會溝通的對口單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會分別於1993年和1998年舉行會談,正當人們期待兩岸對話向更高層次發展時,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致使兩會商談被迫中斷。2000年5月民進黨上臺,推行“臺獨”路線,兩岸兩會商談完全停擺。

  俗話説“黃河九曲,終向東流”,國民黨于2008年5月重新上臺後,兩岸兩會恢復了中斷十年的協商,舉行了六次會談,簽署了十四項協議,實現了全面“三通”,開放赴臺遊,兩岸的免稅協議ECFA也在落實當中。

  目前兩岸交流的熱絡勢頭六十年來前所未有。這是兩岸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兩會的努力最值稱頌。尤其這兩年海基會雖獲國民黨支援,但仍不時要面對民進黨的冷嘲熱諷及“臺獨”份子的暴力抗爭,壓力之大,難以言喻。但為了兩岸同胞的福祉,海基會排除異音,與海協會達成了一項又一項的協議。

  海基會除了參與兩岸協商外,還肩負交流的重任。例如,2009年海基會率領島內傳媒登陸訪問;上月邀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臺。此外,海基會還具有服務功能,不僅在2005年成立臺商服務中心,近年更把登陸探訪台商作為常態活動。去年大陸觀光團在蘇花公路發生事故,海基會對大陸死傷者家屬提供了所需的援助。隨兩岸經貿活動、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海基會服務的功能將越來越重要。

  談起海基會的貢獻,必離不開其領頭人物。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在其人生最後十四年,不顧年事已高,致力促進兩岸關係,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兩度會談,甚至2005年病逝前念茲在茲的還是兩岸交流。昨天海基會向辜老追頒“兩岸和平特殊貢獻獎”,確是實至名歸。第四任董事長江丙坤曾多次隨連戰登陸訪問,與大陸關係良好,接掌海基會,可謂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隨兩岸進一步擴大交流領域和層級,所需協商的事務也將增多,海基會和海協會的任務亦將繁重,面臨的壓力也會增加。不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相信兩岸兩會有智慧排除萬難,造福兩岸同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