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如何因應2012
當然,很多人還是很好奇的想問,民進黨在五市選舉之後,又將如何因應2012年“總統選舉”的大決戰?這裡我想先談的是,五市選舉絕非2012年選舉的前哨戰,亦即,五市選舉的成敗不必然會影響到2012年的“總統大選”,怎麼説呢?
先來看,過去新黨趙少康説過最傳頌一時的“鐘擺理論”,這個理論似乎早就不靈了。國民黨在2008年以前的幾次選舉中連戰連勝,以及民進黨從去年以來各項選舉中一再勝選,都已經打破這個“鐘擺理論”慣性,既然如此,如果五市選舉勝選的一方,為何又不能決定2012年的“總統大選”勝負呢?
要知道,過去幾次臺灣的“總統”民選,大都是在意識型態上進行對決,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以後,臺灣經濟衰退的夢魘,讓臺灣人民對政治一再對抗的狂熱已經逐漸消退,這也是民進黨在反ECFA時動員群眾反抗的力量,已經不如以往的緣故。
民進黨當然知道這股力量衰退的原因,所以現在他們要思考2012年“總統大選”的關鍵決戰,絕非是繼續挑動意識型態的對決,反而必須在中性的路線中尋求再起的力量。
如果民進黨還耽溺在“獨立”的路線,那麼五市選舉即使全勝,也不可能有實力去贏得2012年的“總統大選”。所以,民進黨如何從“獨立”,轉向到“不獨”,這是他們在五市選舉之後必須繼續思考的課題。但民進黨若主張“不獨”,又如何讓大家相信他們是真的不會尋求“獨立”,而且還能繼續為兩岸的和平共榮創造出貢獻,所以牽動“不獨”的變數,不是民進黨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去打破這項牽制。
從這裡也可以思考到,蔡英文説五市選舉之後,民進黨會在“十年政綱”中強調穩定的兩岸關係。那麼民進黨如何從“獨”走向“不獨”,顯然才是“十年政綱”最需要解決的課題。
也就是,民進黨想要在重新執政以後,建立“穩定的兩岸關係”,他們必然要在“不獨”的解釋上,讓兩岸人民相信,沒有做好這項功課,民進黨想在2012年勝選,可以説還是緣木求魚。
蔡英文“接受前朝政策”的談話,不僅是要解決民進黨未來走向“不獨”的伏筆,也為民進黨在五市選舉之後,重新找尋一條政黨改造之路。沒有這項改造工程,民進黨想重新贏回執政權,那只能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