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漸變的大陸政策
今年以來,民進黨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態度來看,就呈現三個階段的不同意見,第一階段是在今年6月26日民進黨舉行10萬人反ECFA大遊行前,可以説他們是抱持完全反對的態度。第二階段是6月29日兩岸正式簽署ECFA之後,民進黨在各種場合中表白,不會以反ECFA做為年底五市選舉的主軸,而這一段期間,民進黨也確實很少再提出反ECFA的新説法。第三階段則是9月17日蔡英文在接受媒體訪問中,更表示“兩岸政策穩定性很重要,民進黨若再重返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不會橫柴入灶”,這種説法不就是説明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將會接受ECFA與其他協議,也不必然會舉辦“反ECFA公投”。
以上的説法,必然會讓人訝異民進黨變化之快,大家也許會懷疑怎麼民進黨在三個月內對ECFA的態度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君不見,關在牢籠裏的陳水扁,他在10月14日所寫的一篇“阿扁札記”就批評説:“竟然有政黨或候選人説地方選舉只談治理能力,不碰ECFA,這是大大有問題的”;陳水扁還説,一年多來,綠營為了反對ECFA,不管是街頭的嗆聲,議場的抗爭,“公投”的推動,電視的辯論,本土媒體、社團,在野政黨都把ECFA講的很嚴重很恐怖,大家都認為ECFA萬萬簽不得……如今ECFA不但簽了,也完成立法程式,並提前生效,但為了五市選舉,ECFA議題反而“船過水無痕”,連把五市選舉視作“反ECFA的公投”也不敢説出,“不是綠營主其事者對反ECFA缺乏信心,就是當初反ECFA是反假的”。
民進黨如何解決“不獨”的問題
事實上,民進黨並沒有去解決“不獨”的問題,他們心裏其實很擔心深綠群眾的反彈,但也憂慮如果五市選舉擎起反ECFA的旗幟,可能造成政黨對決的惡果。這就正如我在2010年10月號中評月刊上所説的,這兩年多來馬英九的執政,已經把過去橫梗在臺灣人民心目中的戰爭陰影給驅除,民進黨這時若過度的反對ECFA,必然會喚起選民對戰爭的惡夢,民進黨想要五市全贏,恐怕只會夢幻一場。想想,如果不是扁在執政末期操弄兩岸的“戰爭邊緣”戰略,民進黨怎麼會在2008年之前的選舉連戰皆敗?扁沒有去反省過去失敗的原因,他這時批評民進黨不反ECFA,當然缺乏應有的正當性。
雖然如此,但民進黨也不得不去解決深綠群眾的憂慮,所以他們自己不説反ECFA,就找李登輝來説,從10月初開始,李登輝接連幫民進黨臺南市後選人賴清德和新北市候選人蔡英文站臺助講,這就是民進黨為了解決不反ECFA,也尋求“不獨”困境所祭出的大旗。
怎麼説呢?如果大家不健忘,李登輝在執政時期,他對兩岸政策是採取“戒急用忍”的政策,所以讓他來説出反ECFA的主張,具有相當的正當性。而李登輝在2005年開始跟扁反目以後,他也一再宣稱他不是“臺獨”。例如2007年李登輝曾在接受臺灣“壹週刊”的訪問時説,他不是“臺獨教父”,也“從來沒有主張過臺獨”。他還説想去大陸旅遊,“將五千年前孔子週游列國的路線走一遍”。
從這裡可以看出,民進黨人繼續把李登輝搬上面助講,並非他能為民進黨拉到多少選票,而是民進黨為了解決他們不想説出反ECFA的主張,同時也要解決“不獨”的困境,這樣蔡英文説出會接受前朝政策的説法,才不會顯現出其矛盾之處。
事實上,反ECFA和“不獨”還是有它的矛盾之處,但民進黨寧願把這裡面的矛盾全部丟給李登輝去承擔,他們反而可以找尋新的大陸政策,以因應2012年“總統”選舉更艱困的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