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回首2010 兩岸大交流格局形成

時間:2010-12-10 09: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0年即將過去,兩岸關係走過了怎樣的一年?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勢如何?近日,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研討會,兩岸40余位專家學者對兩岸關係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深入剖析——

  政治互信基礎進一步鞏固

  2008年島內政權再次交替,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期。臺灣中正大學廖坤榮教授指出,和平發展已成為島內的主流民意,成為兩岸雙方的一項重要共識。“這一點,從今年島內各種民調中就不難看出,儘管在很多政治敏感問題上還有歧見,但是兩岸通過交流,互信在逐漸積累,和平已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前提。”

  2010年兩岸關係出現了哪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對此,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給出了這樣的評述:與以往相比,2010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深化的一年,體現出3個“更清晰”:

  一是和平發展的主流價值更清晰。這個主流價值就是和平、合作、和解,這在臺灣已經深入人心,兩岸都在共用這個主流價值帶來的成果。

  二是推動和平發展的主要力量和穩定力量更清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表明,在“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國共兩黨和島內贊成和平發展的民眾之間,已形成強大的合力。

  三是和平雙贏的路徑更清晰。這個路徑就是擱置爭議、互惠互利、深化互信。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認為,今年以來,兩岸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的思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文教交流,擴大兩岸各界交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其中,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是過去兩年來兩岸關係取得進展的重要體現。

  經貿關係步入制度化階段

  2010年6月29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正式簽署,引起兩岸及國際間的廣泛關注。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張冠華説,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與ECFA的簽署,正在給臺灣經濟與民眾福祉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並得到島內主流民意的認同。這也是不久前五都選舉藍營在中北部選情膠著但最後獲勝的重要因素。

  ECFA為兩岸帶來的便利還在持續發酵。臺灣開南大學副教授仉桂美認為,ECFA將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提供重要的保障機制,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ECFA的正式實施,必然會為兩岸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對促進臺灣經濟發展和就業也將産生重要影響。她説:“經濟互動的增加會累積政治互信,ECFA的簽署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影響深遠。”

  “ECFA簽署後,兩岸學者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規劃兩岸對話協商‘由經向政’推進的路線圖,嘗試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持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新的驅動力。”軍事科學院臺海軍事研究中心研究員白光煒表示。

  不過,也有學者分析認為,兩岸經貿關係步入制度化合作階段後,一些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仍不能忽視。“一方面,一些重要經濟議題與敏感政治問題的關聯會更趨緊密;另一方面,隨著開放規模與領域的擴大,勢必將涉及更大範圍的利益階層分配等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張冠華説。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