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與“伊核”有何不同

時間:2015-07-29 09: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朝核”與“伊核”有何不同

  伊核談判達成協定後,國際輿論的關注點開始轉至朝核問題上來。有人試圖以伊核談判為藍本,來探尋朝核問題的出路。朝中社7月21日報道稱,朝外務省發言人當天譴責美國將達成伊核協議與朝鮮相關聯。近日美韓負責朝核問題的官員動作頻頻,似乎在進行外交攻勢。筆者認為,由於形成原因不同,美國賦予朝核問題的戰略目的不同,解決朝核問題的路徑和前景也不盡相同。

  朝鮮半島核問題的起源正是由於冷戰時期美國在韓國部署大量戰術核武器而引起的。當時,美國為了冷戰的戰略需求,在韓國部署和儲存了大量的戰術核武器,主要類型有核地雷、核炮彈、陸基戰術核武器和空基戰術核武器等總數達1000件以上。不僅如此,1975年,美國國防部長施萊辛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承認:“這事想必眾所週知,我們把戰術核武器部署在南朝鮮。”並宣佈:“假如情況要求使用戰術核武器……我認為那需要認真考慮。”這被認為是美國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對朝鮮發出核威脅。1989年11月,美國還拒絕了朝鮮提出的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區的建議。這些都對朝孕育核武開發戰略産生了巨大影響。

  朝鮮一直認為,美國在韓國駐軍並舉行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對朝鮮進行持續威脅和恐嚇,不斷對朝實行敵視政策,使朝鮮不得不加強包括核遏制力在內的軍事力量。2014年10月16日,朝鮮駐華使館向環球網獨家發佈《朝鮮人權報告》指出,美國極端的核威脅迫使朝鮮採取“以核還核”的對抗。

  美國似乎不知道自己的責任何在,仍然堅持區別對待朝核和伊核。美國表示,在朝鮮用行動表現出無核化的誠意之前,不打算與朝鮮進行任何談判。或許,美國並不打算真正解決朝核問題,而是讓朝核問題長期存在,從而樹立一個靶子,為美國正在實施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務。

  原因是,如果美國要真正解決朝核問題,就必須解決朝鮮合理的安全關切,使朝鮮擺脫冷戰機制的束縛,對此,朝鮮有兩條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求將目前的停戰協定變為和平協定;二是要求實現朝美關係正常化。美國若答應朝鮮這兩條要求,就意味著朝鮮半島冷戰機制崩潰,美韓同盟和美在韓駐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理由,甚至會波及美日同盟,這顯然不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更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相悖。所以,美國不僅不會滿足朝鮮這兩條基本要求,而且還會繼續堅持對朝強硬政策並繼續妖魔化朝鮮。

  韓美同盟對韓國來説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保護”著韓國免遭來自朝鮮的“威脅”,但也成為朝韓和解與走向統一的絆腳石。韓國的有識之士似乎已經對此有所認識,近年來,韓國民間的反美情緒好像在不斷累積。據媒體報道,韓國社會近年來不時發生反美的極端言論或行為,其中包括美駐韓大使遇襲事件等。

  韓國統一部原長官丁世鉉近日表示,應該改變對朝政策的模式,有必要從改善韓朝關係做起。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提出了在首爾和平壤建立經濟團體聯絡事務所等劃時代的韓朝經合構想,並認為,朝核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韓國不可避免要在朝核問題上採取雙軌戰略,在與美國、中國等國際社會合作為解決朝核問題作出努力的同時,通過經濟交流合作改善韓朝關係。即使是為了營造環境使韓國能夠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韓國也必須積極改善韓朝關係。如果放任不管,韓朝關係不僅會進一步惡化,還會使得70年分裂的隔閡更加根深蒂固。

  上述分析當然是有道理的,説明在韓國已有不少人認識到,在朝核問題和朝韓關係上,美國與韓國的利益不盡相同。問題是能否上升為韓國政府的決策,卻還存在許多變數,或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美國、韓國政府和韓國社會的新生力量長期博弈的過程。

  韓國統一部長官洪容杓7月14日針對伊朗核談判達成協定對朝核問題帶來的影響這一問題表示,韓方並未將朝鮮無核化作為解決韓朝間問題的前提條件,即使尚未實現半島無核化,也要為構築統一基礎、恢復民族認同感而擴大韓朝間的交流與合作。韓國官方此前也不乏類似的表態,但樸槿惠總統的任期已經過半,至今在改善朝韓關係方面仍未取得實際性成果,時間在考驗著樸槿惠政府的誠意。

  中國外長王毅在伊核談判達成協定後表示,事實再次證明,任何國際爭端,只有通過談判和對話,才能得到徹底解決。筆者認為,事實也證明,靠制裁和施壓是達不到目的的。誠然,朝鮮半島應儘早實現無核化,也應正視該問題形成的原因和美國應承擔的責任。如真正讓朝鮮棄核,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應該拿出誠意,不對朝鮮進行威脅、打擊,解除對朝鮮的制裁,促進朝韓民族和解,不設前提條件同朝鮮對話,使朝鮮真正感到有安全感,這才有朝鮮棄核的希望。美國能否做到這一點,或是否願意調整現有亞太戰略目標,就讓時間來檢驗吧。

  (作者為本欄目特約評論員、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