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鄰國者必然毀滅自己

時間:2014-08-18 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進行了長達15年的侵略戰爭之後,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原子彈轟炸和大兵壓境的局勢下,雖不情願,但日本卻最終明智地選擇了投降,避免了國土的整體淪喪和民眾的更多傷亡。與同為戰敗國的德國相比,日本是幸運的。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歷史上,它遠離人類文明的中心,從未遭受過大規模的外族入侵,更沒有過被外族佔領的經歷。戰敗投降之後,日本經歷了長達6年半的被佔領狀態。對於日本而言,儘管被佔領的感受是痛苦的、甚至是屈辱的,但與世界歷史上其他戰勝國佔領戰敗國的情況相比,也是幸運的。

  首先,在古代,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軍事佔領,對於戰敗國而言,往往意味著國土的喪失、文化的湮滅,甚至人種的滅絕。歷史畢竟是進步了,二戰的勝利者並沒有像侵略者那樣向無辜的人民舉起屠刀。《波茨坦公告》宣佈:戰勝國“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得有和平及生産生活之機會”。至於領土,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其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對戰敗國德國的處置相比,日本也很幸運。《凡爾賽和約》忽視了改造德國、消除戰爭的因素,甚至連戰爭頭子也逍遙法外。因此,肢解並懲罰德國的措施反而激發了德國人的民族復仇主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正是吸取了這個教訓,盟國對日本的佔領,強調改造日本、解除軍國主義及其産生的基礎,並允許日本在民主主義的原則下生存與發展。

  第三,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國對德國的佔領相比,日本更是幸運。盟國對德國的佔領,是將德國分割為若干區,由美英法蘇分別佔領。這是德國日後分裂的前奏。此外,盟國對德國採取“直接統治”的佔領形式,亦即佔領軍完全拋開德國政府,直接行使國家權力,而對日本則採取了所謂“間接統治”的形式。盟軍對日本的佔領,不但避免了日本的分裂,而且與“直接統治”相比,對日本實行的“間接統治”形式至少在心理上的壓力要小得多。

  總之,二戰後盟國對日本的佔領,無論是與古代還是與當代的佔領相比,也無論是就其內容和形式而言,對於日本民族來講,都是不幸中的大幸。也正是因為有了世界人民的“優待”和“善待”,經過改造的日本才在戰後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中,不僅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而且與鄰國相安少事。

  然而,近些年來,安倍政府已然忘卻了侵略歷史,並將戰敗後的“幸運”拋在了腦後,對盟國的“優待”與“善待”也“不買賬”,想要做所謂“正常國家”。他們不但置《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於不顧,頻頻挑起與周邊國家島嶼主權的紛爭,而且積極發展軍事力量,意欲解禁集體自衛權和修改和平憲法。

  日本在歷史上長期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也算得上是禮儀之邦,戰勝國的“以德報怨”,難道換回的是日本又一次“以怨報德”?在“815”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要再次提醒日本,千萬不要辜負了世界人民的“好意”,不要再次加害鄰國、毀滅自己!(作者為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天津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健)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