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非軍事用途——展現軟實力
傳統上,美國海軍航母發揮的是“大棒”作用,但近年來,被越來越多地用於人道主義救援、自然災害救助和緊急事態響應等非軍事用途上。這些均屬於航母的非傳統用途。
2004年12月~2005年1月,“林肯”號航母參加了對印度尼西亞的人道主義救援,該國在2004年12月26日發生了嚴重地震災害。此次行動大大增加了印尼民眾對美國的好感。
2011年3月,“裏根”號和“華盛頓”號航母參加了對日本的人道主義救援,該國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了嚴重地震災害。
此類行動中,航母的高航速、每天1500噸的淡水生産量、持續若干周的晝夜不間斷航空保障等能力,相對於多用途登陸艦等其他艦船,優勢十分明顯。
由航母執行的這類非軍事行動,為美國收穫了巨大的政治和外交效益。
下一代航母——“福特”級
2015年,美國海軍新一代航母“福特”級首艦“福特”號將服役。該艦造價123億美元,研發費用33億美元。相比“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作戰效能有了全面提升。
“福特”號的飛行甲板佈局更為合理,排水量在相比“尼米茲”級沒有增大的情況下,飛行甲板總面積有了較大增加。島式艦橋尺寸減小且更接近右舷和艉部。艦上安裝有3部升降機,兩部位於艦橋前方,一部位於左舷艉部。
這樣的設計,可使“福特”號日出動飛機從“尼米茲”級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如果實施高強度飛行作業,一晝夜可間斷出動270架次。
“福特”號裝備有雙波段雷達、改進的著陸攔阻裝置、電磁彈射器和新型核動力裝置。新技術和新裝備不但使得航母能夠更好地完成使命任務,且艦員編制削減了600名,全壽命週期使用成本減少了40億美元,艦載機起飛品質增加,著陸距離縮短。
飛行甲板面積的增加,使得“福特”號能夠輕易搭載和起降大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要比F/A-18E/F殲擊轟炸機尺寸更大,但機動性要差一些。
目前,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主要是F/A-18E/F殲擊轟炸機和在其基礎上研發的其他任務型號。
按照計劃,作為艦載隱身攻擊機使用和F/A-18E/F殲擊轟炸機的補充,2010年年底~2020年年初,美國海軍的JSF方案——F-35C“閃電 II”將實現航母搭載。
美國海軍還實施了“艦載無人偵察-打擊飛機(UCLASS)”計劃。2020年前,UCLASS將裝備部隊並實現航母搭載。
艦載無人戰機作戰半徑超過有人艦載機,隱身性好,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防區外發起行動,可攜帶多種載荷,執行多種任務。毫無疑問,無人戰機上艦,是航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它將引發海上戰爭樣式的革命。(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