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再平衡”美國的遮羞布

時間:2014-04-29 15:41   來源:新華國際

  中評社網29日發表一篇題為《亞太“再平衡” 美國的遮羞布》的譯文。譯文説,美國總統奧巴馬為期8天的亞洲四國之行接近尾聲,早前《華盛頓郵報》發表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湯瑪斯?多尼倫文章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作出了概述,指出白宮推出這一戰略的目的是想創造一個“安全而繁榮”的亞太,並從中獲得主導地位。此外,文章亦稱美國的“再平衡”戰略並沒有包含遏制中國的目的。對此,《外交官》雜誌網站刊載了卡特政府高級顧問、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文章進行了駁斥。埃茨昂尼指出,對於“亞太再平衡”美國已然餘力不足,而且,該戰略絕對含有限制中國的目的。全文編譯如下:

  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始他為期8天的亞洲之旅前夕,不久前卸任的總統前國家安全顧問湯瑪斯?多尼倫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大體分析了美國的亞洲戰略。在文中,他並沒有提到“重返亞太”,而是用的“再平衡”這一新口號。據稱,就亞太地區而言,美國現在能做的僅僅只把許下的承諾恢復到早先的,模糊的水準,而非繼續給予新的承諾。例如,在該區域中駐紮的美軍數量之前曾因被抽調到中東地區而有所減少,現在則是恢復到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前的水準。強調這種“再平衡”的目的是為了安撫美國在中東和歐洲的盟友--美國並沒有拋棄它們,更不會虧待它們,同時此舉還能減少中國因“重返亞太”而增長的擔憂之情。

  對於這塊“遮羞布”來説,問題在於它實在是太小了,以至於無法掩蓋住所有的地方。很明顯,美國正在加強對於亞太地區的軍事承諾。例如,在多倫尼的文章中,他自己就提到美國正在“擴張”海軍軍力,“加強”軍事同盟與夥伴關係,並且在“加深”美國對亞洲安全承諾的同時通過構築TPP來“進一步強調”經濟與外交努力。

  對於多倫尼的這篇概述,同之前的很多文章一樣,更為嚴肅的問題在於它反映了美國對於中國與亞太地區的戰略困惑。多倫尼稱,有人“諷刺”美國亞太政策是為了限制中國,稱“美國在限制其他國家方面很有經驗--但現在美中每年的雙邊貿易額高達5000億美元,這可不像是一個限制他國的戰略。”但如果不是限制,那會是什麼?多倫尼所説的美國尋求與中國構築“具有建設性”的關係,這本就是一種很模糊的表述(但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給予這樣開放式錶述的國家,中國“新型大國關係”的表述也同樣模糊)。

  再者,美國具體的表現也證明了它的言行不一。首先,美國與越南進行聯合海上軍演;其次,在奧巴馬訪問菲律賓之際,還將與菲律賓簽署新的美菲雙邊防禦協議;另外,就算美國不是對日本的軍事建設表示支援,也是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管事實上日本此番舉動已被中國視為挑釁;最後,在美國提出的TPP當中,幾乎會囊括亞太地區的所有重要的國家,卻未邀請中國。

  的確,事實上美國的政策並非是在“限制”,更多地是自己一昧專斷獨行。“限制”是説,假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影響力範圍,而僅當一個國家試圖傳過雙方影響力範圍的邊界,或者想要介入界線不清的區域之時,衝突才會發生。之前,美國沒給波蘭、葡萄牙與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反蘇聯人士給予援助,是因為他們站在了限制線的錯誤的一邊。而這些天來,美國卻正積極尋求誘使一些被認為是同中國關係友好或者接近的亞洲國家,包括緬甸和柬埔寨,來加入美國的“陣營”。另外,美國自己也與越南結為盟友。美國還派遣船隻和飛機在中國海岸線進行近距離的巡邏。儘管美國現在一再稱其海空一體戰計劃並沒有針對某個特定的國家而且怎麼説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據很多與五角大樓關係緊密的智庫所發表的文章顯示,該計劃的主要目標無疑是針對中國的。而且,該計劃也承諾要購買特定的軍備,以應未來與中國的一戰之需。

  美國並不是第一個談論和平、穩定、繁榮——以防萬一——備戰的主要大國。但當前最為欠缺的是某種更為清晰的跡象,能夠説服美國和它的盟友們,特別是日本來改變自己的方向。如果説中國同意將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爭端與黃岩島(歐美稱斯卡伯勒淺灘)爭端遞交國際法庭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來裁決,就能説服美國就此放鬆在區域中的軍力發展,取消海空一體戰,並也阻止日本發展自身的軍力麼?或者説之後美國還會為了防止中國使用武力阻礙公海自由航行或者武力收復臺灣,堅持必須繼續實施“再平衡”戰略麼?如果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不會去做這些事情,那麼美國還會再糾結中國的政治體制麼?美國會願意同意中國在區域中的任何另外訴求麼?

  對於在何種條件下,中美兩國可以和平解決雙方分歧,並在防止核擴散、反恐、打擊海盜、氣候變化以及其他重要的共同經濟利益方面促進緊密的合作,多倫尼在文章中並未提及。鋻於中美兩國在國內問題上,一直都將精力集中在該集中的地方;另就美國而言,中東和歐洲——特別是烏克蘭事件又引出一連串的情況——美國幾乎無法從中再抽調出什麼資源了,更不説用抽調的資源去維持“亞太再平衡”——兌現美國對亞洲的承諾了,這真堪稱奇恥大辱。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