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不斷催促日本歸還冷戰時期向日提供的331公斤武器級钚。事實上,日本的擁核野心早已路人皆知。331公斤钚在日本目前擁有的40多噸钚中,只是冰山一角。日本早就研發了H1、H2型運載火箭,並且成功開發出完全使用固體燃料的運載火箭,很容易改造為洲際彈道導彈。很顯然,日本已經擁有充足的核材料、先進的核技術、強大的運載能力,如果真要跨過核門檻,恐怕最多只需要幾週時間。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威脅,意圖比能力更重要。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一些人危險叵測的企圖。1967年,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提出了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但是,扔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是日本人心頭永遠的痛,對日本人的影響也呈現兩極分化。一種是堅守不戰誓言,永不擁核;另一種則是一定要擁有核能力,才能避免再遭核噩運。從前面提到的事實看,前者僅僅反映了民眾的情緒,後者才體現了日本的現實政策。在日本政治右傾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的反核力量和和平主義者能否抑制日本的擁核衝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前兩天聲稱,在緊急情況下不反對美軍攜核武器入境。這顯然是為打破“無核三原則”試水。
當然,日本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約國,要邁過核門檻絕非易事。其中,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也非常耐人尋味。從官方立場看,美國一直堅決反對日本擁核,這次索要钚的態度也比較堅決。但不容忽視的是,美國這樣的決心並非一以貫之的。如果美國真心要阻止日本擁核,就不會把幾百公斤武器級钚給日本搞“科研”,就不會在冷戰中委託日本處理核廢料,助日提升鈾濃縮能力,也不會在開發運載火箭方面幫日本的忙。據報道,日本在研發運載火箭的起步階段,就曾得到美國德爾塔火箭的技術,H1火箭至少用了20%的美國技術。近幾年,美國與日本在反導技術研發方面開展密切合作,進一步增強了日本的導彈能力。
美國的這些做法可能有冷戰的特殊歷史背景,但事實上已經把日本穩穩地扶上了核門檻。日本挑釁鄰國、否定侵略歷史的一系列言行表明,日本不能算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沒有準備好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其戰略走向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其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承諾也是脆弱的。下一步,如果日本在突破“無核三原則”上採取冒進動作,將對包括美國在內本地區國家的戰略利益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造成嚴重危害。
朝鮮半島核問題已經把本地區攪得雞犬不寧,如果再加上一個日本核問題,不僅朝核問題的解決將遙遙無期,而且會大大刺激本地區的核軍備競賽。美國全力維護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也將坍塌,“無核世界”的構想將成為“鏡花水月”。
美日同盟一直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改變美主日從的不平等地位,奪回一個“強大的日本”,是日本日思夜想的事。當前,日本和平主義的自控能力正處於歷史最低點。一旦日本決心走擁核之路,將大大加強其以“钚”説“不”的衝動,徹底打亂亞太地區戰略格局。到時候美國還能不能管住日本,恐怕要好好掂量掂量。
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儘管彼此間有一些分歧,但雙方都對在事關兩國戰略利益和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加強協調合作有剛性需求。事實上,中美一直就朝核、伊朗核等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協調。今後,雙方也有必要就日本問題加強溝通,就管控日本政治右傾化、防止日本擁核形成戰略默契。美國應該把形勢看清楚,不要事事都以盟友來劃線,養虎遺患。否則,美國的盟友可能比任何其他國家更嚴重地損害美國的利益。(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