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當局拿防空識別區挑事有其政治盤算 中國需警惕

時間:2013-12-03 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首次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後,美日兩國對此表現出高度關注,先是發表聲明譴責“中國的挑釁”,後又商議合作加以應對。接著,我國對於美國轟炸機、日本自衛隊飛機在我識別區的飛行,實施了緊急升空監測和記錄,並予以公佈。但日本方面卻否認中國發佈內容的真實性。

  此外,日本出於不承認中國防空識別區的立場,禁止自己國家的民航公司向中國提交飛行計劃。但美國11月29日卻表示同意美國民航飛機向中國提交飛行計劃,弄得日本狐疑不已。對此,中美關係問題專家、清華大學教師趙可金和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就以上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自由飛行、自由監測是各自的權利

  趙可金説,防空識別區不等於我國的領空,在公海上任何國家的任何飛機都可以自由飛行,包括美國的轟炸機。美國的軍機幾乎每天都在那裏進行常態化飛行。我國開通衛星、雷達就可對其進行監測。

  以前未劃設防空識別區時,我們沒有做過記錄。現在是對進入我防空識別區的飛機進行記錄,並告知全世界。看對方究竟是為和平而來還是為挑釁而來。日本只是不承認而已,但我們有自己的監測記錄。

  日本當局挑事有其政治目的

  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道稱,日本強調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單方面改變了現狀,計劃聯合國際社會構建“對華包圍網”,並企圖挑唆韓國、歐盟、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施加壓力。日本外務省官員稱:“劃設防空識別區,對中國而言將成為令其懊惱的錯誤。這是讓全世界站到日本這邊來的最佳時機。”

  日本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如臨大敵,美國和日本到底是打的什麼算盤?

  趙可金説,其實美國和日本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們心裏都清楚得很,劃設防空識別區是中國的正當權利,他們是來挑事的,以此來製造對中國不利的國際輿論。

  趙可金説,日本當局打的算盤是挑動國內對華敵對情緒,以實現修改和平憲法、行使集體自衛權、將自衛隊改為國防軍等政治目的,拿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來説事而已。即使中國不劃設防空識別區,日本當局也會另找其他的事情説事。劃也説,不劃也説,那中國為什麼不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呢?趙可金認為,事端不是中國挑起的,是日本當局有它自己的盤算而已。

  美國以“老大”自居 軍機進出不打招呼

  美國國務院11月29日表示,“一般來説,美國政府希望運營國際航線的美國民航公司遵守外國政府的航空資訊”。那麼,美國政府為什麼要讓其民航飛機遵守識別區規則、向中國遞交飛行計劃呢?趙可金説,一個國家劃設了防空識別區,誰想到這個國家來就要遵守該國的規則,這是對一個國家管理方式的尊重。關於軍用飛機,美國認為自己是老大,不用聽別人的,即使是別國合理的要求,也不用聽。美國隨意進出日本的防空識別區也是不會打招呼的。但對中國來講,我們不是美國的盟國,來了之後就必須打招呼。

  美日渲染別國威脅追求片面政治利益

  現在輿論鬧得沸沸颺颺,仿佛中日之間馬上就要發生戰事一般。其實,美日政府都一清二楚,炒作是為了製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趙可金説,中國的媒體不要跟風炒作,要搞清楚劃設防空識別區是我國的正當權利。日本有權利劃設,我們一樣也有權利劃設。如果要我們放棄,那麼就讓美國帶頭放棄,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不要劃防空識別區。

  趙可金説,防空識別區是國際法賦予一個國家的權利。識別區不等於領空,不是禁飛區,並不是説劃設了識別區別人就不可以來,中國不是搞霸權主義,劃設識別區是為了給國防提供預警時間。其他國家,包括美日的飛機都可以來,這是他們的權利,中國有自己監視和預警的權利。大家都有權利,不是説中國劃了別國就不能來了,不是説中國劃設識別區後,美國一來就是挑釁。提交計劃是表示尊重。好比汽車到了十字路口,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以前沒人看著,現在裝了個攝像頭,一些國家感覺受管制了不舒服。但終歸是要習慣這個攝像頭的,不能説要求把攝像頭拆掉,因為裝攝像頭是一個國家的權利。美日渲染別國威脅,是為了單方面、片面的政治利益。

  劃設識別區對中日關係影響大

  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介紹説,中日關係從去年開始一直緊張到現在,軍事衝突的危險比以往要大一些。我方派公務船到釣魚島附近宣示主權,日本公務船也在旁邊警戒,很容易擦槍走火。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之所以讓日本感到不舒服,是因為日本一直聲稱釣魚島是它的領土,如今被中國劃入了識別區內,它感到對自己是一個威脅。識別區上空基本上24小時都有美日飛機在飛行,從某種意義上説,這就存在中國與美日發生摩擦的潛在風險。所以説,這件事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很大。

  關於中國為何在此時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白智立分析説,明年日本安倍政府計劃對自己的外交政策做重要調整,欲承認並行使集體自衛權,如果成功,這將是日本戰後最大規模的一次防衛政策調整。周邊國家對日本的這一動向保持警惕,特別是中國,因為中日之間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必須對日本政府的右傾動向保持高度警惕。(記者 張蕾)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