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鯊”振翅上天之時,它發現,全球海洋上的那片藍天,群雄環伺,猛禽如雲。
拋開尚在研製末期的世界上第一種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C,與殲-15同為第四代的常規艦載機,就有美國海軍的F/A-18C/D“大黃蜂”和F/A-18E/F“超級大黃蜂”、法國海軍的“陣風”M型,還有俄羅斯與印度海軍的米格-29K。
新華社軍事專家鄭文浩告訴記者,上述戰機中,殲15擁有最出色的超音速性能,尤其適合製空和對空攔截;低空低速性能略遜於“大黃蜂”家族,但比其他機型都要好。
秉承了“側衛”家族先天的優良基因,殲-15擁有比較全面的飛行性能。“只是,蘇-27因為機身強度不足,跨音速時過載不能太大,限制了其機動性能。如果殲-15使用先進材料強化了結構,就有可能減輕其不利影響。”
作為一款空重達約18噸的重型艦載機,殲-15擁有多達超過9噸的機內燃油,這使其無需挂載副油箱,便能獲得3000公里以上的航程。鄭文浩認為,這使其多達12個挂點,可全部用於挂載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具有很高的作戰靈活性。
攻擊半徑大、載彈量多、滯空巡邏時間長,使殲-15擁有強悍的單機戰鬥力。
不過,在對比“遼寧”號上的“飛鯊”與美軍航母上的“超級大黃蜂”時,《漢和防務評論》主編平可夫評論認為,美海軍F/A-18E/F更成熟,將佔據一定優勢。
“F/A-18E/F的定位是戰鬥攻擊機,因此其機動性不如制空戰機出身的殲-15,近距格鬥中,殲-15有更大機會擊落對手。”平可夫説,“但是,‘超級大黃蜂’可以彈射起飛,其實際載重估計會超過滑躍起飛的殲-15,這會使美機在攻擊力和作戰半徑上佔了優勢。”
對比兩者的航電和空空導彈,“超級大黃蜂”顯然要比“飛鯊”成熟許多,而美海軍飛行員還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出自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即著名影片《壯志淩雲》裏的TOPGUN)的精英海軍飛行員,曾在模擬空戰中,駕駛F-14將美空軍F-15打得滿地找牙。這些優勢,完全能彌補機動性的不足。
此外,殲-15龐大的機體,不僅減少了航母上的載機數,更使其雷達反射面積大於“大黃蜂”,不利於隱身和先敵發現。
“殲-15在中國海軍中,本身帶有很強烈的過渡性質,為了加快進度,儘快解決有無問題,沒有進行脫胎換骨的重新設計。”鄭文浩認為,作為中國的第一款艦載戰鬥機,能飛起來,能降下去,能迅速形成戰鬥力就是最大的勝利。
那麼,誰會是“飛鯊”的接班人?人們的目光,投向了目前正在沈飛機場頻繁測試飛行的第五代中型戰機——殲-31“鶻鷹”。 本報記者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