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亞太地區駐有約15萬大軍,其中陸軍5萬人,編為1個集團軍司令部和2個師;空軍約3.9萬人,編有4個航空隊、25個中隊,約370架飛機;海軍及陸戰隊6萬人,裝備包括1艘核航母在內的19艘戰艦和390架飛機。軍事專家梁芳表示,由於中國的彈道導彈射程越來越遠,所以美國為了減少損失,把部隊、裝備向第二島鏈後撤。
島鏈是冷戰地緣戰略理論的産物,“島鏈”的概念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于1951年首次提出,最初是用以對付蘇聯,尤其是為了封鎖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
第一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第二島鏈北起日本本州島,經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利亞納群島、帛琉群島等。
美國在太平洋的兩條島鏈上建有大量海、空軍基地,重兵把守,牢牢控制著西太平洋地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海峽、航道、海域和島嶼,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霸權政策的多座橋頭堡。
在談到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區別時,梁芳表示,第一島鏈離我國非常近,靠近中亞大陸。第二島鏈的島嶼和第一島鏈的島嶼不太一樣。在第一島鏈,美國經營了半個多世紀,上面有很多基地。在第二島鏈,就一個大型的關島基地,雖然也有一些小的轉机站,但跟第一島鏈相比,基地要少很多。現在,美國把大量的部隊逐漸從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後撤,一是中國的彈道導彈射程越來越遠,所以美國為了減少可能的戰時損失,把部隊、裝備向第二島鏈後撤;二是儘管美國兵力部署後撤,並不意味能力的缺失,或是防範減弱,恰恰相反,更加增強了它在第二島鏈的軍事打擊能力。
梁芳説:“美國設想,如果中國突破了第一島鏈,走到第二島鏈,美國會將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全部軍事力量協同起來,共同圍堵中國,也就是讓你走出第一島鏈,但決不能跨過第二島鏈。”(黃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