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太平洋係國家戰略需求決定
隨著我國海洋運輸線和海洋利益的擴展,中國海軍的作戰力量勢必要向太平洋海域延伸,主要為保護我國外貿航線和石油航線的安全,是防禦性的。我認為中國海軍加強遠洋活動是可以理解的。西方國家也對我們這類活動加以讚賞。
中國參加國際護航行動和反海盜行動,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打擊跨國犯罪,對世界人民作出了貢獻。今後中國船舶將越來越頻繁地向遠洋航行,而順應發展趨勢,中國海軍根據我國利益和經濟發展採取防禦性的態勢,具有安全保障的意義。
中國海軍走向遠海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中國的國家利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依賴於我們在海外和海洋上的利益。既然中國在海外和海洋上有利益,那麼中國的海軍就要走向海外、走向遠海。中國的國防力量要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拓展而提供支撐。
這次出島鏈訓練就是我們為維護國家利益所做的一次訓練。美國和日本在第一島鏈駐有大量的軍事基地,但是這些島鏈之間很多水道都是國際水域,中國可以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自由的通行于這些島鏈之間。(軍事專家、海軍少將 尹卓)
太平洋不是誰家的“私人泳池”
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海軍從單艦、雙艦編隊起步,用了近20年的時間逐漸駛向深藍。但冷戰期間的美日島鏈封鎖依然如故。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主題下,傳統的軍事海洋秩序應被國際法框架下的和諧海洋秩序所取代。目前,美日對中國海軍已由依託第一、第二島鏈的“點線狀封鎖”逐漸擴展為大縱深、寬領域的“區域聯防”式封鎖。在這種以“冷戰思維、對抗思維”為主導的海洋舊秩序體制下,未來中日、中美之間的海上摩擦甚至衝突恐怕很難避免。
軍事專家認為,從海洋秩序的角度講,太平洋也應成為各國海軍公平使用的“游泳池”,而不是為某一國控制的“私家泳池”,各國都有各自的泳道,客觀上雖然相互競爭但在國際法的規則下合作、和諧、和平共處。
近年來,中國海軍多次進出島鏈在“衝鳥礁”附近舉行演習,也是通過實際行動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權威性,反對日本“指礁為島”的非法行徑,從而推動構建“公平、和諧、穩定”的國際海洋新秩序。
而從自身力量建設方面,中國海軍只有建設以大型水面艦艇為核心的強大艦隊,才能確保平時與危機時期東亞地區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以及海洋公平秩序。在此基礎上,中美、中日之間的海上“互相尊重”、“合作互利”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不願具名的軍事專家更是指出,中國應該打造自己的“太平洋艦隊”,只有如此,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中國海軍才能成長為名副其實的“藍水力量”。(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