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瓦良格”號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圖為當時的情景。
始建於1985年的“瓦良格”航母,在經歷冷戰時的“浩劫”後,在西方世界的重重阻撓下,最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來到中國大連……30年後,它以一個全新的名字——“遼寧艦”向世界宣告著它的重生。
最初使命保護核潛艇
時間閃回到30年前。
1982年5月7日,蘇聯決定建造兩艘第三代“重型載機巡洋艦”作為遠洋艦隊的艦隊核心艦種,這就是後來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和“瓦良格”號航母,它們均由當時的涅瓦設計局設計,性能上大同小異,只是生産批次不同。
按照當初的設計,“瓦良格”號航母滿載排水量為67000噸,全長310米,比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僅短22米。艦艏飛行甲板高度距離水面有7層樓高,艦艉飛行甲板寬度75米。航母最多可容納大約60架戰機,飛行甲板前部有12具P-700反艦導彈發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安全和戰鬥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
差點變“裝甲式監獄”
1991年,蘇聯解體。
“瓦良格”號航母因缺乏中央財政撥款和配套設備供應停建,此時它的工程量已完成67%。在國家解體的情況下,蘇聯欲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1993年11月,烏克蘭政府正式下達停建“瓦良格”號的命令。1995年,已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
當“瓦良格”號閒置在船廠時,曾有一些外國代表團想買走這艘“半拉子航母”。
一家法國仲介公司想把“瓦良格”號改裝成奢侈獨特的“海上機場酒店”,但艦上艙室高度不滿足要求而放棄。還有一家英國公司諮詢烏克蘭政府,探討能否把“瓦良格”號變成“裝甲式監獄”,理由是艙室的高度正合適。在此期間,“瓦良格”號曾遭到許多人為偷拆破壞,令航母徹底喪失使用價值。
運輸途中波折不斷
1998年4月,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可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于澳門附近海域。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6月14日,澳門創律公司雇用荷蘭籍拖船,牽引著無動力的“瓦良格”號航母緩緩駛離烏克蘭港口。然而,等待“瓦良格”號的是無盡的波折。
當“瓦良格”號駛抵黑海水域準備通過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受到了土耳其政府的阻撓,“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直到2001年7月,中國政府介入,“瓦良格”歸程才獲進展。當時,土耳其提出20項安全條件,包括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艦上必須安置發電機等。當年11月1日,在“瓦良格”號離開黑海造船廠後的第506天,終於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來華時銹跡斑斑
2002年3月,經過15200海裏的遠航,曆盡艱險的“瓦良格”號終於抵達大連。
此時的“瓦良格”號只是一個銹跡斑斑的鋼鐵空殼,所有武器、電子系統均已拆除或者破壞。就在外界猜測“瓦良格”號命運的時候,大批中方工程技術人員登艦對“瓦良格”號進行全面檢測。同時,包括居住艙、工作艙、引擎、發電設備在內的航母內部整修工程也逐步展開。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的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30萬噸級船塢,開始了大改裝過程。
2011年8月10日,經過6年改裝後,被中國官方稱為中國航母平臺進行了第一次海試。在隨後的1年中,中國航母平臺共進行了10次海試。
昨日,中國航母平臺正式入役,至此“瓦良格”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遼寧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