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環太海上軍演裝備 宙斯盾艦自成一派

時間:2012-08-13 17:01   來源:解放軍報

  不容忽視:“水下忍者”悄然過招

  參加這次軍演的潛艇,很容易被媒體所忽視。因為潛艇為水下作戰兵器,所有武器和人員都隱藏其中,表面沒有任何有特點的外部裝備。因此他們相對於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不太吸引外界的眼球。

  但是這次參演的潛艇不容忽視,它們基本代表了目前常規潛艇和核動力潛艇的最高水準。美國出動的是1艘“洛杉磯”級和2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這兩種潛艇是美國海軍潛艇的主力裝備。另外3艘常規動力潛艇分別來自澳大利亞、韓國和加拿大。

  一些媒體經常將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稱之為“大洋黑洞”。但實際上西方國家,特別是英、法、德等國,常規潛艇的技術實力與俄羅斯相比絲毫不差。只是由於俄羅斯潛艇價格便宜,發展中國家購買較多,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加拿大參演的“維多利亞”號常規潛艇,是英國在充分吸取了核潛艇研製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基礎上設計的高性能遠洋作戰潛艇。它既能在大陸架和淺海區活動,也能到北大西洋作戰,作戰區域廣大。韓國參演的“羅大勇號”常規動力潛艇,則來自德國209-1200型常規動力潛艇,該艇可靠性高,自動化水準高,配備艇員少,噪聲小,和“基洛”級不相上下。澳大利亞參演的“法恩科”號常規潛艇,則是著名的“科林斯”級潛艇,其性能、武器威力、安靜性和自動化水準都屬世界先進水準。澳大利亞官員曾經宣稱,世界上沒有其他常規潛艇在技術方面能超過“科林斯”級潛艇,在水中,“科林斯”級常規潛艇幾乎無法被發現。

  西方國家製造的常規潛艇參加演習,可以有效提升美國水面艦艇、海軍航空兵和核潛艇部隊對抗“先進常規潛艇”的能力,並積累相關經驗。以前曾經發生過埃及老舊潛艇突破美國航母反潛圈的情況,這次演習不知道會不會發生類似情景。即使如此,美海軍也必將從中找到一些反潛作戰的缺陷和短板。

  值得關注:軍艦工業正在轉移

  這次演習參演的主戰艦艇,雖然都來自太平洋沿岸國家,但相當部分仍然脫胎于大西洋國家的設計和建造。

  從海軍裝備發展歷史上看,大西洋海域的美國和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是傳統的海軍技術強國。在這次演習中,除了美國海軍以外,日本、韓國的主力艦艇都是脫胎于“伯克”級驅逐艦的基本構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艦艇來自於德國MEKO200的設計,新加坡的隱形護衛艦則是法國設計建造,常規動力潛艇也是來自英國、德國、瑞典的設計和技術。更不要説,一些國家的參演艦艇,乾脆直接來自英美的二手退役艦艇。

  目前來看,大西洋國家仍然保持著這種優勢。但值得關注的是,現有的海軍裝備設計建造工業,正在從大西洋地區向太平洋地區轉移。由於亞太地區在全球重要性的提升,太平洋國家的艦艇製造能力也在迅速進步。

  目前日本、韓國已經具備了一定大型水面艦艇的製造能力。韓國在吸收德國潛艇技術之後開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日本的常規動力潛艇也得到了一些國家的關注。可以預測,在周邊海軍裝備更新的刺激下,一些太平洋國家將成為海軍裝備的生産和出口大國。日本和韓國造船技術的進步,在美國為首的西方軍工産業鏈的配合下,不但在未來能滿足本國海軍的需要,其強大的産能還會極大衝擊現有艦艇出口格局。

編輯:陳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