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瓦良格”號航母
有飛行經驗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精通戰術和戰略
隨著“瓦良格”號服役期的日漸臨近,未來誰將成為中國海軍首艘航母的掌舵人,引發了包括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在內的海外輿論的廣泛猜測。在“中國航母艦長”這一話題不斷升溫的同時,航母艦長的培養體系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航母艦長啥都得懂
美國是老牌航母強國,目前擁有10艘核動力航母,其航母艦長培養體系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
“亞伯拉罕 林肯”號核動力航母艦長帕特裏克 D 霍爾海軍少將的服役經歷就是典型的範例。霍爾1982年從得克薩斯大學“海軍後備軍官訓練隊”畢業後被分配到海軍艦載機部隊,駕駛當時航母上的主力艦載機——F-14“雄貓”。事實上,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霍爾共飛過7種不同型號的戰鬥機,有900次航母起降經歷,是一名擁有4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老牌飛行員。
熟知了艦載機作戰理念後,霍爾開始擔任“艾森豪威爾”號核動力航母的副艦長。之後,他還指揮過F/A-18C“大黃蜂”艦載機部隊,擔任過為核動力航母提供補給的“西雅圖”號快速戰鬥支援艦的指揮官,並最終榮任“林肯”號航母艦長一職。
從霍爾的經歷可知,在美國海軍航母艦長培養體系中,航母艦長不僅要了解艦載機部隊,還要熟悉補給艦等“戰鬥夥伴”。也就是説,領導航母編隊這一大家子,既要懂作戰,又要當管家。事實上,作為航母指揮官,其職責範圍可能遠超管理航母、航母編隊本身,應具備更廣闊的視野和宏觀的戰略素養。在美國海軍中,很多航母指揮官都有機會進一步參與戰略層面的決策。霍爾就曾擔當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轄的“常設聯合部隊指揮部”指揮官,直接指揮過“卡特裏娜”颶風之後的救災行動、針對巴基斯坦的賑災行動。在領導針對阿富汗戰場組成的第76聯合特遣部隊時,霍爾還在組建“反路邊炸彈指揮部”的過程中貢獻良多。足見一名航母艦長所蘊含的強大能量。
中美體系和而不同
與擁有近百年航母使用經驗的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還是“航母課程”的初學者,一些經驗也自然無法照搬照抄。
中國海軍此前從未裝備過航母或是採用直通甲板設計的大型兩棲艦艇。即便是目前各方熱議的“瓦良格”號航母,目前尚處於最後完善階段,因此也不太容易憑藉其積累航母操作及管理經驗。但中國海軍不等不靠,早已借助其他兵種、其他平臺“提前實習”,這就是近來西方媒體頗為關注的中國海軍“飛行員艦長”培養體系。
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在文章中如此表述:“當我們對中國培養航空母艦艦長的培訓計劃進行回顧後,發現這是一個志向遠大且十分仔細的長期戰略。”文章援引中國媒體的報道説,中國軍方最早于上世紀80年代就開辦了首個“飛行員艦長班”,這意味著當時中國海軍就已經開始著眼于培訓航母艦長。
從本質上看,中國從海軍航空兵中殲擊機飛行員中選拔航母艦長,與美國海軍從艦載機飛行員中選拔航母艦長如出一轍,都是為了指揮航母編隊實施海空聯合作戰打基礎。而中國海軍從自身現有條件入手培養關鍵性人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變通。
雖然中國海軍此前沒有裝備過航母,但學員從“飛行員艦長班”畢業後可任驅逐艦或護衛艦的副艦長,之後提拔成為艦長,這樣不僅能在航母服役之前積累海戰經驗,還可熟悉未來航母編隊中的“家族成員”,為日後指揮編隊作戰打下基礎。總之,中國海軍已經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航母艦長培養之路,中國航母並不像某些西方媒體猜測的那樣“缺少人才”。可以想見,曾經的“飛行員艦長班”學員早已為航母出航做好了準備。(魏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