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火燃燒一個月回首

時間:2011-04-21 13:47   來源:新華網

  上月19日多國部隊發起的對利比亞軍事行動已持續整整一個月,利比亞戰局依然膠著,利比亞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繼續僵持,多國部隊的軍事行動引起越來越多民眾的質疑和不安。利比亞戰局走向何方、戰爭最終如何收場……新華社駐外記者就利比亞戰局焦點問題進行點評。

  利比亞僵局會持續多久?

  駐布魯塞爾記者張偉:可以預見,北約在軍事上短期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北約官員承認,空襲行動具有局限性,在是否加大軍事打擊力度,或採取派遣地面部隊和武裝反對派等更為強硬的手段上,英法美等主要國家仍存在分歧。雖然北約一些成員國單獨採取提供武裝、派遣人員等手段,幫助利比亞反對派在地面戰場上取得優勢,但考慮到反對派武裝在軍事實力上與卡扎菲部隊仍相去甚遠,這些手段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利比亞僵局難以打破。

  駐倫敦記者康逸:英國政府在利比亞問題上面臨兩難抉擇。一方面,英國領導人曾反覆重申要求卡扎菲下臺,呼籲北約出重拳,加強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但另一方面,礙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規定,英國不能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而在當前的形勢下,不派遣地面部隊恐難早日結束戰事,未來利比亞局勢恐將繼續僵持。目前英國已決定派遣軍事人員協助反對派,但由於人數少,很難有顯著效果。

  駐亞的斯亞貝巴記者梁尚剛:西方國家不會輕易結束軍事行動,此番軍事打擊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最終迫使卡扎菲下臺。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法國等西方國家不僅顏面掃地,而且其在利比亞巨大的石油利益也將化為烏有。可以預見的是,西方將會在持續對利比亞政府軍實施軍事打擊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反政府武裝的支援力度,確保其在戰場上保持優勢,至少可以達到以打促和目的,迫使卡扎菲交權。

  多國部隊軍事行動“收穫”幾何?

  駐巴黎記者應強:戰事開始之初,法國總統薩科齊以保護利比亞平民為名倉促對利比亞展開空中打擊,各方批評其準備不足。眼下利比亞局勢依然膠著,政治解決又遲遲看不到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對這次戰爭表示質疑。不少議員對政府支援利比亞反對派提出質疑。利比亞戰局的複雜性使法國進退兩難,如果戰事持續,法國將面臨國內質疑聲音不斷增強、軍費開支龐大等方面的壓力,對薩科齊的形象也不利,但如果加大干預力度甚至派出地面部隊趕卡扎菲下臺,則師出無名,也很可能像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樣陷入戰爭泥潭。

  康逸:英國積極投入利比亞軍事行動意在展示英新政府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隨著衝突雙方相持不下,戰事前景不甚明朗,對於參戰的懷疑和不安情緒不斷增加。英國民眾普遍擔憂利比亞軍事行動會將英國拖入長期戰爭,成為和伊拉克戰爭一樣進退兩難的僵局。越來越多的人懷疑政府派遣軍隊參與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正確性。

  張偉:北約正在尋求新的戰略定位。在利比亞問題上,作為空襲行動的主角,英法呼籲參戰國加大對利政府軍的打擊力度,但到目前為止,參與空襲的仍只有6個國家,尚無任何其他國家作出派兵或增兵承諾。在利比亞問題上,北約的表態從“不會介入”到“全面接管”,轉變用了約一個月時間。整個接管過程因為成員國內部巨大分歧而一波三折,儘管相繼承擔武器禁運、禁飛區、空襲等任務,事實表明這一軍事組織尚缺乏足夠有效的行動力。

  誰為多國部隊軍事行動埋單?

  駐開羅記者劉萬利:軍事打擊是殘酷的,利比亞民眾不得不為其埋單。僅就利東部地區來説,長達一個月的內戰迫使大批居民逃離家園。距離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100多公里的艾季達比耶鎮原有近15萬人口,但反政府武裝和政府軍在城內進行四次交戰後,目前該鎮只留下約5000人,人道主義危機四處蔓延。不少家庭被戰火摧毀,骨肉分離的人間悲劇在利比亞時時上演。目前,利比亞政府與反對派在政治和軍事上均無法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的希望非常渺茫。

  駐羅馬記者王昀加:利比亞局勢動蕩給義大利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量利比亞移民乘船越過地中海到達義大利南部小島蘭佩杜薩,持續不斷的移民潮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生態壓力。另一方面,義大利的能源大量依賴進口,而利比亞正是義大利最重要的能源輸出國之一。利比亞局勢動蕩使義大利失去了一個能源供給地,國內能源價格受此影響持續攀升。4月份以來義大利的汽油價格一度突破每升1.6歐元,比去年底每升汽油平均上漲約0.15歐元,當地民眾對於高油價叫苦不迭。

  康逸:英國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迫使政府重新考慮削減國防預算問題。隨著利比亞局勢陷入僵持階段,英軍存在的彈藥不足的情況逐漸顯現出來。此外,國內安全問題也是英國的擔憂之一。參與利比亞軍事行動,不少人擔心招致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暴力事件發生。目前,英國威廉王子大婚在即,安全形勢不容小覷,英國警方對倫敦的大街小巷進行了逐一排除,還派出直升機巡邏,力求做到無安全死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