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星:兩岸軍人攜手共創臺海和平

時間:2009-02-03 10:19   來源:香港中評網

  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部副部長王衛星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二月號上發表專文“兩岸軍人攜手共建軍事安全互信”。作者認為“兩岸軍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他強調:“在機遇期,臺灣軍人作為兩岸和平的最大受益者,更應做出軍人特殊的貢獻。”文章內容如下: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標誌著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30年後,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標誌著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在此,我們真誠地向駐防臺灣地區的軍人發出呼籲:兩岸軍人攜起手來,共創臺海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明天!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已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30年來,兩岸關係在起伏波折中持續發展,先後邁出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四大步。

  第一大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對臺政策轉變,鄧小平首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成為兩岸關係開始改善的重要標誌。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我國防部宣佈停止炮擊金門,葉劍英委員長髮表關於臺灣與大陸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即著名的“葉九條”。從此,大陸對臺方針由“和平解放”轉向“和平統一”,海峽兩岸30年來第一次出現鬆動與緩和的局面。

  第二大步:1987年在兩岸政治家的推動下,臺灣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兩岸同胞近40年首次直接接觸。以後又逐漸拓寬,並在許多領域一步一步展開,成為兩岸開放的顯著標誌。

  第三大步:1992年至1993年的兩會正式商談,特別是“汪辜會談”,跨出了兩岸正式接觸的第一步,拉開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序幕。從此,兩岸民間來往逐步增多,兩岸經濟、文化、科學、藝術等各項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之後,兩岸關係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陳水扁上臺8年,把兩岸關係推向了戰爭邊緣,經受了非常嚴峻的考驗。

  第四大步:2006年胡總書記提出“兩岸和平發展觀”以來,島內政治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發展出現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在國共平臺與兩會機制下,兩岸相互信任初步建立,有了良好的互動與往來。中斷了9年的兩會恢復了商談,並取得實際成果。2008年6月9日,兩會達成協定,開通直航、大陸客赴臺觀光;11月初,陳雲林訪台,兩會簽署了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正式啟動。這一天,海峽兩岸晴空萬里,百舸爭流,鴻雁傳情,兩岸和平發展開始“海闊天空”。這些都將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産生深層的重要影響。

  現在,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已步入正軌,我們正熱切期待著第五大步。這就是,兩岸從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著手,儘快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使兩岸關係能夠朝著大家期盼的目標發展,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12月31日,胡總書記本著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真誠願望,再次呼籲:“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為有利於穩定臺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胡總書記的呼籲,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打開了大門,指明瞭方向,也對妥善構建兩岸新的軍事關係提出了直接要求。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