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融入海西特區 高雄勿失良機

2010年10月14日 15: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14日刊出評論説,高雄港,因處在臺灣南部的民進黨大本營,與大陸交流相對滯後,加上全球其他港口的崛起,高雄港逐漸沒落。“港口明珠”光芒不再,儘管與全球的經濟氣候有關,但主因可以歸咎為當時兩岸無法直航,使大陸轉口貨櫃與物流業務無法利用高雄港。如今大陸致力發展海西特區,高雄港應以此為契機,尋找合作機會,融入海西特區,實現優勢互補。

  文章摘編如下:

  無黨籍大高雄市長候選人楊秋興日前認為,未來力爭將高雄設為臺灣的“經貿特區”,與大陸的海西經濟區對接,相互提升。國民黨大高雄市長候選人黃昭順昨天亦不約而同地提出,高雄港應與大陸華南一帶的港口群合作,以增加高雄港的海運轉口運輸。

  自兩岸關係于二零零八年大有改善以來,臺灣北部和中部與大陸的合作較密切,而南部因是民進黨大本營,與大陸的交流相對滯後。如今有兩位候選人皆提出高雄應融入大陸海西特區,值得關注。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高雄最大的優勢是擁有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港闊水深、潮差低、不結冰、可作業天數長,位處東亞太平洋航線中心點,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加上精良的集裝箱裝卸技術,優質的服務,曾在全球貿易與航運尤其轉口運輸上佔據重要位置。高雄港在2000年前,曾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紀錄。然而,“花無百日紅”,2000年因韓國釜山港裝卸量大幅增長,高雄港退落至全球第四。2002年被上海超越,2003年再被深圳超越,排名掉落至全球第六。2007年底,高雄港又被荷蘭鹿特丹和中東的迪拜港超越,排名跌至世界第八,2008年更跌出十大之外,2009年被天津港超越,排至十三名。

  “港口明珠”光芒不再,儘管與全球的經濟氣候有關,但臺灣媒體分析,高雄港沒落的主因可以歸咎為當時兩岸無法直航,使大陸轉口貨櫃與物流業務無法利用高雄港。2000年釜山港擊敗高雄港,正是拜取得大陸轉口貨櫃業務所賜。當時的民進黨當局在政策上遲遲不願正視兩岸不直航的代價,眼巴巴地看著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日漸減退。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