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上臺四年,臺灣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一事無成
民進黨上臺後臺灣想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一事無成。(圖片來源網路)
臺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民進黨重新上臺四年,臺灣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一事無成,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也正式宣告一敗塗地。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2016年馬英九曾建議營造優質人才環境,以解決臺灣高齡化、少子化及人才外流的困境。然而過去四年民進黨當局顯然並沒有做到,特別是在人才外流方面;據臺灣行政主管機構“主計總處”公佈近年臺灣赴海外工作呈現人數多及學歷高的特性,數據顯示解決人才赤字問題已刻不容緩。
如果民進黨當局這種文過飾非的心態不改,臺灣很難在FTA有所突破。過去四年民進黨當局明顯選擇靠攏美國及日本。3月份美國通過了所謂的“臺北法案”,臺灣外事主管部門連忙表示“誠摯歡迎與感謝”,因為該法案聲稱要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並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經貿關係,正契合了民進黨當局一直在島內宣揚的“臺美關係史上最佳”。但島內網友卻明顯不買賬,紛紛嗤之以鼻“騙錢老招數,又要利用我們了”“簽一堆垃圾‘法案’,還不就是要臺灣趕快掏錢出來買破爛飛機”。
事實早已證明:美國的“挺臺”法案越多,兩岸關係就越惡化,臺灣的處境就越艱難。如今美國加大了打“臺灣牌”的力度,干涉別國內政、違反國際準則還能如此理直氣壯,特別是在如今全世界全力對抗新冠病毒的特殊時期,美國如此做法,似乎正在透露出對自己“江湖地位”不保的不自信。
社論指出,馬英九當時也建議開發更多市場的“出口藍海新戰略”,而蔡英文上任後即推出“新南向政策”,其本質不僅是企圖在經濟上“去中國化”,疏遠與大陸的經貿往來,更打著“經貿、投資”的旗號,謀劃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官方關係”。然而,蔡英文“挂羊頭賣狗肉”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獨”毫無立足空間。此外,中國大陸對東南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近年大陸佔東盟國家貿易比重目前已接近20%,而臺灣佔東盟國家比重僅約5%。誰對東盟更重要?答案已是不言而喻。(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