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華航改名”不了了之,民進黨當局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2020年04月20日 16:54:00來源:台灣網

華航飛機。(圖片來源:臺媒)

  香港大公網20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説,“去中國化”的“正名潮”最近在臺灣死灰複燃。事件源於近月民進黨當局大搞“口罩外交”,負責運送口罩等醫療物資的中華航空的英文名稱是“China Airlines”而被一些人誤以為是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於是也以為口罩是中國大陸贈送的,讓臺當局“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

  島內“臺獨”分子紛紛叫囂“華航改名”,蔡英文也聲稱“要增加華航的識別性”,但始終不敢正面回應改名一事。因為民進黨當局心知肚明,如果華航可以改名,當年陳水扁當局早就做了,哪還會等到今天?華航改名的後果就是將會失去航權,即大部分的航線。試問,臺當局能承受這樣的後果嗎?所謂“華航改名”根本就是一個假議題。

  華航改名絕非是臺當局可以單方面操作的事情,而是涉及航權問題。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就有180個。這些國家都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些國家會允許帶有“臺獨”意味的臺灣航空公司入境或過境嗎?

  所以,當綠營政客再次炒作“華航改名”時,華航企業工會即表示反對。航空公司改名牽涉甚大,包含各國的航線證書、航空器註冊證書,還有相關登記執照,以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代碼的變更、訂位系統與相關的共挂航班整合。此外,據説China Airlines這塊招牌價值十億美元,如果改名,所涉及的商業合約恐怕也會受影響,損失難以估計。

  除了華航,中華職棒及臺灣出入境證件也成了綠營政客的目標。這顯然也是“臺獨”分子“自娛自樂”的“口水仗”。

  在體育領域,一個中國原則同樣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如果中華職棒改名為“臺灣職棒”,則很可能失去參賽資格。這也是中華臺北奧委會不敢改名為“臺灣奧委會”的原因。

  至於證件改名,臺當局就要問一下臺灣民眾是否以後都不想去其他地方了?因為與中國大陸建交的180個國家都堅持“一中”原則,怎會承認“臺獨護照”?

  15年前民進黨陳水扁當局第二任期內就曾大搞“去中國化”的“正名潮”,但只能對島內企業,如“中正機場”、“中國石油”、“中國造船”等開刀,改為“桃園國際機場”、“臺灣中油”、“臺灣國際造船”,而對於涉及國際合約的華航、中華電信等的改名只好作罷。由此可見,“臺獨”在國際社會毫無立足的空間。如今15年後,民進黨當局的“正名潮”也註定一敗塗地,其“以疫謀獨”的把戲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編輯:李傑)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