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超前部署”校園防疫,或許將會面臨更大風險
臺灣東吳大學(圖片來源網路)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累計已破十萬例。當中國大陸的疫情開始出現“境外傳入”的轉折時,臺灣的防疫作戰也面臨轉變。臺灣《聯合報》發佈社論指出,臺灣地區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把澳大利亞音樂家確診形容為新冠病毒對臺灣的“第二波攻擊”,臺灣現在要面臨從世界帶回臺灣的第二波疫情攻勢。
這名目前確診的澳大利亞音樂家在臺期間的接觸者中,有19人是交響樂團(NSO)成員,而這些音樂菁英又多半在學校擔任音樂老師。對此,陳時中憂心疫情從校園擴散,“我直接建議不要到校上課”。臺灣東吳大學已證實,該校音樂系有三名兼任老師是NSO團員,已按規定停課。當臺灣已開始承受第二波疫情攻擊,並把守備重點放在制定“小區集會指引”和擴大醫院整備時,也必須重新審視校園防疫工作。
社論認為,面對正在全球快速擴散的新冠肺炎,愈來愈多地區關閉學校以對抗疫情。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全球已有十四個國家實施全國性停課,導致近三億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學生無法上學。另外,還有九個國家實施區域性停課;如果這些國家也全部停課,無法上學的人數將增加一億八千萬。全球教育中斷的規模和速度,都屬空前。
民進黨當局在防疫體系上因繞了許多彎路,直到二月底在學者專家與地方的多方敦促下,才以“超前部署”的需要及指揮官不變的原則,將疫情指揮中心從二級開設提升到一級開設。但在校園防疫上,當局卻做出了反向的“超前部署”:在早期僅出現少許境外移入案例時,臺灣地區教育部門便提前宣佈中小學延後二周開學,大學也隨後跟進;後來,等到確診倍增並出現小區感染時,學生反而都必須戴起口罩上學。
然而,口罩不夠、家長恐慌,才是讓臺灣學生都被迫放了一個空前超長寒假的“不能説的秘密”,也是民進黨當局以停課作為“超前部署”校園防疫的真正原因。這突如其來的延後二周開學,在配套不備的情況下,衍生出公立、私立學校不一、安親班和補習班照舊、照顧防疫假缺乏標準,以及學生受教權受損等問題,並引發後續諸多考招期程衝突的連鎖效應。隨著疫情升高,老師的防疫責任加重,家長的焦慮卻未消解。
社論指出,學校停課的影響,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授課時間縮短,影響學習效果;學校關閉,使得教育整體表現下降,也讓許多家長難以兼顧工作職責和兒童照顧,生産力下降。停課還會加深教育不平等,弱勢孩童連仰賴學校提供的餐食和保護都可能中斷,優渥家庭卻擁有更多資源為孩子填補學習空缺。教科文組織呼籲學校以大規模的“遠距學習”,來緩解教育中斷困境;在危機時期對教育進行投資,可以提高小區的抗災能力和社會凝聚力,這也是未來持續復蘇的基礎。
從防疫的角度看,雖增添一筆“開學之亂”,延後開學至少為校園防疫整備多爭取了兩周的時間。同時,也如同要求師生共同參與了一場防疫作戰演習,從民眾心理上達到全民防疫動員的若干效果。亦即,延後開學,爭取防疫整備時間的意義,大於防止疫情擴散的目的。問題在於,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多次保證、縣市長多次巡視、學校也多次演練,有誰注意到開學後口罩不夠的廚工,可能成為防疫的破口?
目前,臺灣對滯留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的學生仍然禁止入境,但一位澳洲音樂家卻能咳嗽入境、咳嗽練團綵排、咳嗽公開演出。那麼,臺灣守得住第二波疫情攻勢嗎?臺灣的教育,還會面臨更大的隔離嗎? (台灣網 李丹)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