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與“卡管” 引發臺灣更多的衝突與傷害
臺灣《中國時報》4月29日社論指出,臺灣的一場軍人年金改革演變成警民激烈肢體衝突;一齣“卡管”大戲,鬧成臺灣大學與臺當局“教育部”兩敗俱傷。這兩個幾乎同步發生的畫面,銘刻了臺灣分化與衝突的時代氛圍。每一樁借改革之名的政策作為,帶來的都不是民主與進步,而是更多的怨懟與傷害,綠營政治的私欲滿足了,藍營支援者的悲憤與悲情累積了。小小臺灣卻離心離德走向分裂,未來更令人絕望!
社論指出,表面上,民進黨是贏了,絕對的行政權在手上,過半的“立法權”也在手上,想“卡管”就“卡管”、想砍誰的養老金,誰就得“引頸就戮”。擺明瞭不喜歡管中閔,就算臺大以合法程式選出來,就是雞蛋裏挑骨頭,片面認定管的誠信與遴選過程有瑕疵,卻無視自己的吳茂昆一身爭議,要他擔任臺當局“教育部長”,他就是主管領導,就有權下手“拔管”,明明就是政治操作,還口口聲聲拿著倫理、誠信指責臺大,臺大人又能奈何呢?軍人年改也是一樣,大砍他們年金之餘,還要羞辱他們“貪得無厭”。
社論中説,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隱藏在這些政治衝突背後的潛臺詞。譬如,這群被年改的軍公教們,反正不是綠營的選民,削減他們的福利,不但可以“報復”,還可以鞏固自己的基本盤。再譬如,不容臺大選出藍營的管中閔掌舵,就算是甘冒破壞大學自主的罪名,也不能讓管中閔就任。
看看過去一兩年間,“段宜康們”是用怎樣難聽甚至不堪的語言羞辱軍公教,這對臺灣是好事嗎?
在野的國民黨目前上層領導多半時候神隱,話語權也早已喪失。民進黨既已掌握全局,讓他們所認定的“外人”,在福利被削、職位被奪之外,還要忍受到一群“段宜康們”的羞辱,綠營的勝利,換來的會是更多人的不平與怨恨。
社論認為,就在綠營橫掃一切時,臺灣也在一步步向下沉淪。他們可以公佈有“7成年輕人願為臺灣而戰”的民調,卻不願解釋為何募兵募不到年輕人?他們可以大言不慚宣稱要讓臺灣經濟“轉大人”,卻從不解釋何以內外投資全部持續探底?他們為了阻擋一個“外人”當臺大校長,根本不在乎臺大與臺灣高教的死活,“段宜康們”依舊在臺灣內部不斷尋找敵人,找不到敵人就生産敵人,努力塑造臺灣成為一個敵我分明的社會。
社論強調,亂局中每個成熟的公民,都應該鍛鍊、鞭策自己成為不被藍綠意識形態與情感綁架的個體,能就事論事,獨立判斷。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