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難民之死會撬動歐洲難民政策嗎

時間:2015-09-05 12:07   來源:新京報

  3歲小難民的死,激發了歐洲民眾的憐愛之心、加強了國際社會的責任感,但距離道德同情換取等量的政治救贖,仍有萬里之遙。

  據新京報報道,由於西亞、北非等地區戰亂國家大批難民試圖偷渡入境歐洲,歐洲正遭遇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其中今年已有2300多名移民在前往歐洲的途中喪命。而日前,一張敘利亞3歲小難民艾蘭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迅速傳遍歐洲各國,成為難民危機爆發以來“最揪心的畫面”。

  幼童艾蘭與家人逃往歐洲過程中,選擇了最便捷的路徑,卻罹難於從土耳其到希臘不足21公里的海上。一家四口,僅有父親倖存。而這,也是赴歐難民命運多舛的境遇投射。

  製造難民慘劇的,無疑是中東、北非變局。拿男童母國敘利亞來説,這個國家自2011年開始動蕩,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為武裝衝突,關鍵時刻,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盡各種辦法支援反對派武裝。數年後,一個原本統一、獨立的多民族、多教派國家,切切實實地變成了阿薩德政權、“伊斯蘭國”、庫爾德人等多方武裝割據的狀態。中央政權失控、基本制度失靈、宗教寬容瓦解、社會仇恨積聚,受害最深重的,當然是普通百姓。

  就眼下看,敘利亞的困境比伊拉克還難解。“伊斯蘭國”肆虐敘伊兩國,其暴行令人髮指,伊拉克因該國還有個被美國扶持的中央政權,把“伊斯蘭國”趕回老家的希望尚存,而在“伊斯蘭國”的老家敘利亞,百姓已經絕望。

  本世紀初的兩場局部戰爭,已經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鄰國成為難民庇護所,各國的難民承載力趨於飽和。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讓原本容留難民的許多國家成為新的難民滋生地。敘利亞,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新老難民潮疊加,讓難民接收國的圈子越來越大。歐洲,成了最近的逃亡地。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目前大約有20.5萬名難民滯留在希臘各個島嶼上,其中69%為敘利亞人。

  而眼下,受難民潮衝擊的歐洲“前線”國家,日子也多過得不太順遂。而接收難民,還要面對排外者的宗教、文化壓力。這也是當歐盟提出以各成員國GDP、人口數量、失業率和各自已收到的避難申請數和安置地為參照分配難民接收數額時,遭到強烈抵制的原因。而多方齟齬下,“難民配額制度”遲遲難成,歐洲地緣政治也會進一步沉墜。

  美國干預助推了這次難民潮,而災難同心圓衝向了地緣上更接近的歐洲。無論如何,如螞蟻抱團過河般涌入的難民,已經開始了對歐洲國家心理和能力的拷問。3歲小難民的死,激發了歐洲民眾的憐愛之心、加強了國際社會的責任感,然而,距離道德同情換取等量的政治救贖,仍有萬里之遙。(史澤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