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偽道歉使得中日關係近期無望大幅改善

時間:2015-08-21 10:52   來源:中國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14日發表了他歷時大半年精心炮製的戰後70週年講話。在電視直播鏡頭前,安倍表現出沉痛之情,講話的言辭也極盡精緻,堪稱一篇“美文”。然而,安倍戰後70年講話在內容上模糊是非,玩文字遊戲,缺乏誠意。

  這篇講話的要害有五個:第一,是繼續為當年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尋找藉口;第二,是繼續美化日俄戰爭以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裏日本參與和發動對外戰爭的緣由;第三,是雖然寫入了“道歉”、“反省”等關鍵字,但回避由其本人和本屆內閣直接作出道歉;第四,不正面觸及“慰安婦”問題,也就繼續拒絕承認日本當年有強徵“慰安婦”的官方行為;第五,將戰後出生的日本人口與二戰罪行相切割,暗示日本不應無休止地道歉下去。

  所以,安倍的戰後70年講話不足以取信于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總體上是令人遺憾和失望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8月14日夜發表的回應性談話印證了這一判斷,指出,“日本理應對那場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性質和戰爭責任作出清晰明確的交代,向受害國人民作出誠摯道歉,乾淨徹底地與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切割,而不應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作任何遮掩。”

  當然,同其政治出山以來就歷史問題發表的“侵略沒有統一定義”等一系列嚴重錯誤言論相比,安倍的戰後70年講話在關鍵問題上仍是有所進步的。但這並不能看作就代表安倍的本心,也不能視為對1995年“村山談話”衣缽的嚴格繼承,而是其面對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正義力量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和表演。近年來,日本在政治右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等主要鄰國的關係均陷入高度緊張,不僅威脅到亞洲的和平發展和包容合作進程,也觸犯了其主要盟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可以説是犯了眾怒。人們都密切關注安倍戰後70年講話的基調,以此作為判斷日本今後戰略和政治走向並相應調適與日本關係的重要指標。

  安倍的戰後70年講話帶有深深的國內政治烙印,主要目的還是在於維持強執政地位。不看穿這一點,輕易判斷他的這個講話主要是為了向鄰國展現值得歡迎的和解姿態,是天真和幼稚的。

  由於強推“新安保法”,安倍在日本國內的支援度近來發生了明顯下滑,一度降至32%。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對安倍內閣利用自民-公明黨執政聯盟的行政強勢和在國會裏的席位優勢強行改變戰後和平憲法原則感到擔憂,對安倍內閣打著應對外部威脅旗號擴大公權、擠壓私權感到反感,對安倍內閣刺激經濟乏力失效感到不滿。為了遏制支援率的下跌,安倍精心設計了戰後70年講話,通過在鏡頭前痛心疾首的表演、對日本不應無休止道歉的強調拉攏人心。

  安倍的這個講話在日本國內贏得了44.2%的較高支援率,加上不持態度的受訪者,超過60%,從內政角度講已是安倍本人的勝利。

  現在看來,安倍的戰後70年講話無論在調門上還是內容上都不符合亞洲鄰國的期待,不能達到明顯緩和日本與鄰國緊張關係的實質效果,更無法終結日本與其他主要亞洲國家在歷史問題上的紛爭,而安倍向日本青年一代釋放的日本不必無休止道歉的信號現階段看也只不過是一張徒手畫在空中的餅、一針企圖混淆是非虛化歷史的迷幻劑。

  從來沒有人要求日本無休止地道歉。是日本政客自二戰以來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反覆無常、顛三倒四造成了日本必須在亞洲鄰國面前反覆道歉。如果“村山談話”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在日本國內是高度共識,政要無畏外部困難、無忌個人私利便可一以貫之,日本在主要亞洲鄰國誰會要求日本無休止地道歉、反省下去?

  必須承認,安倍是個有理想信念遠大抱負的政治家而不是一個 跳梁小丑,日本要走出歷史泥潭成長為真正、正常大國的願望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必須承認日本在戰後70年間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平發展和亞洲的和平發展、包容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安倍所秉持並且在其戰後70年講話裏極力渲染的“積極和平主義”在一些基本內容上也是符合國際社會利益的。問題在於,日本政要的言行和表裏不一、日本國內政治的加速右傾、日本對外戰爭越來越重的準軍事化色彩,令包括“最親密盟邦”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難以對日本的國家走向做出清晰和有把握的判斷,遑論曾深受日本戰爭侵害的國家和人民。從此意義上講,安倍的戰後70年講話不僅不會成為日本二戰歷史問題的休止符,反而將是更廣泛爭議的起點。

  寄望中日關係能以戰後70週年為契機得到實質的甚至一勞永逸好轉的善良意願可能要落空,正是安倍本人錯誤史觀在亞洲範圍內導致的不良互動葬送了這一願景,而安倍賴以“奪回強大日本”的諸多理念----比如修訂日美安保合作指針、拉緊美國遏制中國、強軍備戰、將歷史問題與日本對外關係分開處理,等等,在本質上是與這一願景相矛盾甚至相衝突的。信任何其脆弱,前路何其險遠。

  就在安倍發表戰後70年講話之後兩天,日本《每日新聞》舊聞新炒,再次拋出安倍可能于9月3日中國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當天下午訪華並會晤習近平主席的消息,隨即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句“沒有聽説”打臉,之後亦被日本外務省明確否認。中國外交部並重申,中方邀請外國領導人參加的是“93”紀念活動。《每日新聞》的這一舉動頗為奇特,如果不是日本方面有意放出的探空氣球,就是新聞采編人員形勢判斷水準的低下。

  安倍想來中國的急切心情是可以想見的,他急欲穩住、改善對華關係,説白了,一是為抓住中國經濟改革與調整提供的商機,促進日本經濟復蘇;二是為創造外交業績,為其鞏固國內執政地位的爐火添柴;三是為安撫、取悅美國,消解美方出於對美日韓同盟體系完整性、牢固性、有效性的擔心而施加給日方的壓力;四是為帶動韓國,對日中、日韓關係分而治之。但是,安倍的如意算盤撥打得過於表面和外露,同中國這個大國耍心眼,想要繞開困擾日鄰關係最敏感、最核心的歷史問題,直取那些對日方有利的東西,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調戲歷史的行為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最終是會被歷史揭穿,被歷史所報復的。安倍聲情並茂、文彩飛揚的戰後70年講話固然可以將一些善良、單純的人蒙蔽一時,在國際上贏得一些廉價的同情,但不可能以偽道歉打動中國人的心,改變日本面對亞洲鄰國在歷史問題上的被動處境。

  站在比歷史問題更高的全局角度,中日關係終歸是要改善起來的。亞洲內部敵意的盛行與壯大不符合任何現代國家的利益,對中日兩國改革與發展的羈絆也都是明顯和直接的。中日關係不大可能在近期重新急轉直下,因為中日雙方都有穩定彼此關係的意志,美國也在對中日兩國施加影響。但是,改善中日關係的步速和節奏沒有也不應掌握在安倍手裏。

  既然中日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無法跳出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的巢窠,那麼就應該重點思考該如何建設性地保持兩國關係穩定的問題,這也是改善中日關係的必要前提、重要路徑和有機組成部分。把今天的中日關係圈定為冷戰關係,既不負責任,也不符合事實。

  雙方需要就歷史、領土問題這兩大根本性障礙保持溝通,兩國學術、文化、教育界應當帶著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大膽走在官方前面。雙方需要認真研討在雙邊和小多邊範疇適當層級開展具有戰略意涵的對話的可能性,中日關係氛圍再不好也不應在調整、改革現行國際秩序的進程中長期缺位。雙方需要加強在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産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互利合作,不要讓這些領域在無作為中淪為中日關係的負資産。雙方需要放手兩國民間自發的人文交流,讓各自的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與某些媒體出於不同目的蓄意而為之的“臉譜化”、“丑角化”、“妖魔化”刻畫有什麼不同。雙方需要逐步恢復在地區多邊領域的協調商談,包括中日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和中日韓自貿區談判。

  就像一個人,一組現代國家關係絆倒在一個地方,總要想辦法爬起來,于光天化日之下躺在馬路上作態昏睡總是不舒服,也不好看。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