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已經七十年了,那些當年的受害者們逐漸離開了人世,對他們的道歉與賠償已經刻不容緩。沒有歷史正義的伸張,就難以實現真正的和解。
三菱公司將向二戰期間的被擄至日本的中國勞工做出補償,這也是日本企業首次對二戰期間的罪行作出道歉和賠償(據新華社)。二戰已經結束70週年,日本政府在道歉和賠償問題上還沒有與受害國政府和民眾實現和解。三菱公司的“悔罪”之舉,即便遲到了,也是對歷史正義的補課。中日之間的歷史和解從根本上説是兩個社會之間的和解,三菱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前,三菱公司向二戰期間被擄為勞工的美國戰俘當面道歉,被認為是“選擇性道歉”,現在三菱已經正式與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勞工談判團達成了諒解,此外,三菱公司還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向二戰期間被強徵的英國、荷蘭、澳洲等國戰俘做出道歉和賠償。但是三菱公司拒絕對朝鮮半島的勞工做出賠償,理由是二戰期間朝鮮半島已經被併入日本。時隔70年,日本企業最終在歷史問題上採取了比較積極的態度,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三菱公司的“悔罪”之舉,當然是企業“公共外交”的重要舉動,改善三菱公司的國際形象,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形象。即便如此,也值得肯定。
道歉和賠償問題一直是中日兩國關係中的障礙,三菱公司的舉動多少也會給其他公司有示範效應,二戰期間有近4萬名中國勞工被擄至日本,三菱公司接受了3765名勞工,其他使用中國勞工的公司是不是也應該做出道歉呢?企業承擔賠償責任,也是國際慣例,德國在2000年的時候由政府和6000余家企業共同成立了“紀念、責任與未來”的基金會,向二戰期間被納粹強制的勞工作出賠償,向98個國家166.5萬人作出了近60億美元的賠償,2007年德國政府舉行了一個儀式,正式結束了對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罪行的賠償。1990年的時候,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與德國簽署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以法律形式結束了德國的賠償義務。然而,德國的民間賠償卻沒有止于1990年,戰後德國一共賠償640億歐元,但沒有一分錢是送到被害勞工手中的,為此而成立了專門基金會。民間賠償為德國的道歉和賠償畫上了休止符,德國與受害者(不止是受害國)的和解也才最終完成。
戰爭的確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但是受害的卻是活生生的個體,戰爭結束已經七十年了,那些當年的受害者們逐漸離開了人世,對他們的道歉與賠償已經刻不容緩。沒有歷史正義的伸張,就難以實現真正的和解。對二戰的反思不能止于“不再戰”,而是對戰爭中被殘害與傷害個體的真誠道歉與賠償。德國的政府和企業努力做到這一點,德國與鄰國真正和解了,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日本政府以《中日聯合聲明》中關於放棄對日本戰爭賠償的條款而堅持認為中日之間的賠償問題已經解決。而國際法則要求國家有義務對其國際不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進行充分賠償,損害包括任何損失,不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日本是否對其二戰期間對中國造成的各種損害進行了“充分賠償”呢?
當下國際關係也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也是不同社會之間的“人心關係”,三菱向中國勞工道歉,這是遲到的正義,但即便遲到,也要比沒有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