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關係步入1492年來最好時期

時間:2015-05-21 11:15   來源:環球時報

  20世紀80年代初至21世紀之初,拉美曾接二連三地遭受債務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無怪乎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曾在其《蕭條經濟學的回歸》一書中寫道:讓我們玩這樣一種文字遊戲:一個人説出一個詞或短語,另一個人把他聽到後頭腦中的第一個反應回答出來。如果你對一個見識廣的國際銀行家、金融官員或經濟學家説“金融危機”,他肯定會回答:“拉美”。

  然而,在最近十多年,拉美經濟似乎鳳凰涅槃,走上了良性增長之路。儘管近幾年拉美經濟增長率優勢下跌,但拉美的長期發展趨勢不容低估。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路易斯阿爾韋托莫雷諾曾説過,拉美地區悄然發生的意義深遠的變革為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該地區正在與亞洲國家一道,引領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他甚至還認為,拉美正在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拉美的十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後,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説,拉美人應該教歐洲人如何應對債務危機。

  拉美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因素”,即中國為拉美經濟增長創造的眾多機遇。例如,中國對初級産品和原料的需求提升了國際市場的價格,使大量出口這些貨物的拉美國家受益匪淺。又如,中國出口到拉美國家的産品價廉物美,有助於長期遭受惡性通貨膨脹之苦的拉美國家控制通脹壓力。再如中國在拉美進行大量投資,一定程度彌補了拉美的資本短缺。

  與此同時,龐大的中國市場也為拉美提供了無限商機。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上,來自拉美的産品越來越多。拉美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也獲得大量利潤。因此,“中國因素”對中國和拉美來説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共贏”。

  除經貿領域以外,中國與拉美國家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毋庸置疑,中拉關係已進入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來的最好時期。

  當然,百尺竿頭的中拉關係需要更上一層樓。一方面,中拉經貿關係在穩步推進,拉美的發展已離不開中國;另一方面,拉美卻經常對中國出口産品實施“反傾銷”,有時甚至以違反WTO規則的行為保護其市場。

  中國在大量進口拉美的初級産品和原料時,拉美的一些媒體卻説中國的行為阻礙了拉美國家提升産業結構的努力;而近幾年中國因放慢經濟增長率而減少對拉美初級産品和原料的需求時,不少拉美人又將近幾年拉美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歸咎於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上述誤解顯然不利於推動中拉關係的發展。

  還有一些拉美人認為,中國與拉美國家在推動經貿關係時應該“超越互補性”。這一建議並不完全正確。誠然,中拉雙方應該優化其貿易結構,最大限度地實現進出口産品的多元化;但是,眾所週知,在全球化時代,經貿關係的動力來自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互補性。換言之,只有充分發揮中拉雙方各自的比較優勢,使中拉經濟的互補性實現最大化,才能維繫中拉經貿關係的可持續性。

  受語言、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響,中拉之間的相互認知不深不透。中國人對拉美所知甚少,拉美人對中國的了解更為膚淺。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為什麼近幾年“中國帝國主義”這樣的詞彙不時出現在拉美的一些媒體上。有些拉美人擔心,明天的中拉關係會成為昨天的美拉關係。還有人甚至認為,在拉美上空,中國國旗上的5顆星早已開始取代美國國旗上的50顆星。

  李克強總理的拉美之行既能進一步落實中國與有關國家開展全方位合作的細節,也能有力地增進相互了解,消除拉美人對“中國因素”的誤解。此外,中國企業在進入拉美市場之前要充分了解該地區的種種風險,站穩腳跟後最大限度地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